梔子仁1兩,栝樓子1兩(炒),苦參1兩(銼)。
黃汗,體熱,大小便不利。
上為末,以醋漬雞子黃白2枚,用和藥末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溫水送下,1日4-5次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五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五。
梔子仁3升,芎4兩,大黃6兩,豉3升,木蘭皮半兩,甘草4兩。
酒渣鼻皰。
上為末,以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丸,稍加至15丸,1日3次。
《千金》卷六。
山梔子(去皮)半兩,草烏頭(炮)半兩,乾薑(炮)半兩。
癱瘓風。
上為末,煮棗肉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3丸,漸加至7丸,常服2丸,細嚼,茶、酒任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三引《海上名方》。
梔子仁7個,黃連5分,黃柏3分(炙),礬石4分(燒),大棗4個(炙令黑)。
小兒熱痢不止。
上為末,以蜜為丸,如小豆許。
每服7丸,空腹時服;如未除,更服。
《外臺》卷三十六引《小品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