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煎散
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五: 梅煎散

配方組成

川烏(去皮尖)1兩,白附子1兩,石膏1兩,半夏1兩,南星1兩。

功效主治

偏正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薄荷7葉,白梅1個,煎至7分,食後、臨臥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六: 梅煎散

配方組成

赤芍藥1兩,黃連1兩,甘草1兩,罌粟殼3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暑毒下痢,煩渴肚疼,發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3歲每服1錢,水半盞,加烏梅1個,煎3分,去滓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六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二引《仙傳濟陰方》: 梅煎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半兩,鱉甲1兩,天仙藤1兩,北柴胡半兩,黃耆半兩,甘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四肢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熟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二引《仙傳濟陰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六引《衛生寶鑑》: 梅煎散

配方組成

南星2兩,川芎1兩,白芷半兩(並生用)。

功效主治

頭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水1盞半,臘茶1錢,白梅1個,煎至半盞。發時服。立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六引《衛生寶鑑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