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根白皮散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1兩(銼),酸棗仁1兩(微炒),薏苡仁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腰腳疼痛,筋脈攣急,不得屈伸,坐臥皆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七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1兩(銼),升麻1兩半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木通1兩(銼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石膏3兩,葛根3兩(銼)。

功效主治

肺臟積熱,面板乾燥,鼻痛無涕,頭痛心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(銼)1兩,木通(銼)1兩,犀角屑1兩,黃芩1兩,旋覆花1兩,茯神1兩,玄參1兩,川大黃(銼碎,微炒)1兩,甘菊花半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1分。

功效主治

眼忽然白睛腫脹,如水泡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十三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1兩(銼)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葵子1兩,滑石2兩半,川芒消2兩,黃芩1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,小便赤澀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。以通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六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1兩(銼),半夏半兩(湯洗7遍,去滑),赤茯苓1兩,前胡1兩(去蘆頭),大腹皮3分,白朮半兩,木香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肺臟痰毒壅滯,心胸滿悶,肩背煩疼,不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二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1兩(銼),大腹皮1兩(銼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桂心3分,赤茯苓1兩,木通1兩(銼),紫蘇子2兩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上氣,心胸滿塞,不下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。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九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(銼)1兩半,白前1兩半,麥門冬(去心)1兩半,木通1兩,川大黃(銼碎,炒微黃)1兩,旋覆花半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,川樸消3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,肺熱咳嗽,涕唾稠粘,背拘急,口乾頭痛,大小便秘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1中盞,煎6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九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四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二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1兩(銼),大腹皮1兩(銼),漢防己1兩,澤漆2兩,赤茯苓2兩,紫蘇莖葉1兩。

功效主治

石水,四肢瘦,腹大,胸中滿悶,食即喘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酒1大盞,入炒熟黑豆50粒,煎至5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四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二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八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半兩(銼),海蛤1分,漢防己1分,赤茯苓1分,白朮1分,甜葶藶1分(隔紙炒令黃色),川樸1兩,豬苓1分(去黑皮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水氣腫滿,上氣喘促,小便赤澀,大便稍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,溫服,1日3-4次,量兒大小,加減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八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半兩(銼),射干半兩,赤茯苓半兩,黃芩半兩,木通半兩(銼),澤漆半兩,澤瀉半兩,漢防己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水氣,遍身腫滿,喘促,小便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煮赤小豆湯調下,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1兩(銼),羚羊角屑3分,漏蘆3分,敗醬1兩,茯神1分,木通1兩(銼),芎藭3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中風,四肢筋脈拘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,入生地黃汁半合,更煎1-2沸,量兒大小,以意分減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1兩(銼),澤瀉半兩,漢防己半兩,木香半兩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檳榔1兩,赤茯苓1兩,赤芍藥半兩,桂心半兩,川大黃1兩半(銼碎,微炒),紫蘇莖葉1兩,木通3分(銼)。

功效主治

溼腳氣,腫滿喘息,大小便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四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1兩(煨令微黃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赤茯苓1兩,甘遂1兩(煨令微黃),澤瀉1兩,黃芩半兩,赤小豆1升(以水5升,煮取汁1升)。

功效主治

皮水。頭面四肢浮腫,心胸不利,喘息煩悶,大小便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小豆汁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五更初溫服,如人行10裡,當利;如未利,即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1兩(銼),檳榔1兩半,木香半兩,青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牽牛子2兩(微炒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。心腹脹滿,壅悶喘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暖生薑汁、童便調下,不拘時候,以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六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1兩(銼),柴胡1兩(去苗),大腹皮3分(銼)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赤芍藥1兩,赤茯苓1兩,黃耆1兩(銼)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麥門冬3分(去心),牛蒡子1兩(微炒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咳嗽,面目浮腫,或四肢腫,氣促不得眠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: 桑根白皮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1兩(銼),射干3分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赤茯苓1兩,貝母3分(煨微黃),白前3分,生乾地黃1兩半,柴胡1兩(去苗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赤芍藥3分,天門冬3分(去心),百合3分,檳榔3分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上氣,坐臥不得,咽喉不利,四肢煩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