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桂、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五味、白朮(土炒)、香附(酒炒)、蒼朮(泔水浸)、罌粟殼、杜仲、補骨脂(鹽水炒)。
婦人產後脾胃氣虛,或大腸虛寒遺糞,或白色兼沫水下者。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五。
白朮5錢,肉桂1錢。
冬月傷寒,1-2日即自汗出,咽痛,吐利交作,腎經有寒者。
水煎服。
《辨證錄》卷一。
辣桂3兩,白朮2兩,麻黃(去節)2兩,細辛(去苗)2兩,甘草(炒)2兩,枳殼(制)1兩半,乾薑(炮)1兩半。
水飲氣分證。氣為飲隔,痞滿腹鳴,骨痛冷痺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水煎服。
《直指》卷七。
桂(去粗皮)1兩,白朮3分,人參3分,附子(炮裂,去臍皮)3分,防風(去叉)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傷寒柔痙,手足厥冷,筋急,汗不止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八。
桂心1兩,白朮1兩,枳實(麩炒,去瓤)半兩,京豉半兩,幹葛半兩,杏仁半兩,甘草半兩。
酒疸因下後,久久為黑疸,目青面黑,心中如啖韭齏狀,大便正黑,面板不仁,其脈微而數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水1盞,煎7分,去滓,食前服。
《三因》卷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