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枝3兩(去皮),芍藥3兩,甘草2兩(炙),生薑3兩(切),大棗12枚(擘)。
外感風寒,汗出惡風,頭痛發熱,鼻鳴乾嘔,苔白不渴,脈浮緩或浮弱;雜病、病後、妊娠、產後等見時發熱,自汗出,微惡風,屬營衛不和者。現用於感冒、流行性感冒見上述症狀者。
禁生冷、粘滑、肉面、五辛、酒酪、惡臭等物。若其人脈浮緊,發熱汗不出者,不可與之。若酒客病,不可與桂枝湯;桂枝下嚥,陽盛則斃。
上(口父)咀3味,以水7升,微火煮取3升,去滓,適寒溫,服1升。服已須臾,啜熱稀粥1升餘,以助藥力。溫覆令一時許,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,不可令如水流漓,病者必不除。若1服汗出病癒,停後服,不必盡劑;若不汗,更服依前法,又不汗,後服小促其間,半日許令3服盡。若病重者,1日1夜服,周時觀之。服1劑盡,病證猶在者,更作服,若不汗出,乃服至2-3劑。
《傷寒論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