枳殼1兩(小者,去瓤,麩炒黃),桂枝(去皮)半兩(不見火)。
因驚傷肝,脅骨裡疼痛不已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姜、棗湯調下。
《本事》卷七。
桂枝1分,獨活1分,麻黃(去根節)1分,赤芍藥1分,川大黃(銼,微炒)1分,防風(去蘆頭)1分,細辛1分。
小兒中風,口噤,四肢拘急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半錢,以薄荷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桂枝半兩,葛根半兩,麻黃3分(去根節),石膏1兩,赤芍藥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杏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熱病2日,頭痛壯熱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蔥白5寸,煎至6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衣覆取汗,未汗再服。
《聖惠》卷十七。
桂枝1兩,赤芍藥1兩,甘草半兩(炙)。
四時傷寒並時氣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5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此方自霜降至春分宜用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五十三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赤芍藥2錢,桂心2錢,藿香2錢,白朮2錢。
小兒氣逆取轉後。
上為未。
每服半錢,飯飲調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一引鄭愈方。
官桂、甘草、青橘皮(去瓤)、乾薑(炮)、牽牛子(生用)各等分。
時疾瘧痢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,水1盞,煎至7分,熱服。逐日早夜5服,取安為度,莫忌頻頻服。早晨常1服,諸疾不生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○引《廣南四時傳方》。
桂枝3分,黃芩3分,麻黃3分(去根節),石膏1兩。
時氣1日,頭痛壯熱,骨節疼痛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、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衣覆取汗。
《聖惠》卷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