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仲酒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: 杜仲酒

配方組成

杜仲(去粗皮,炙)3兩,乾薑(炮)3兩,熟乾地黃(焙)3兩,萆薢3兩,羌活(去蘆頭)3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3兩,蜀椒(去目並閉口者,炒出汗)3兩,桂(去粗皮)3兩,芎3兩,秦艽(去苗土)3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3兩,細辛(去苗葉)3兩,五加皮5兩,石斛(去根)5兩,續斷1兩,栝樓根1兩,地骨皮(去土)1兩,桔梗(炒)1兩,甘草(炙)1兩,防風(去叉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著,腰中疼痺,沉重,兼治五種腰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,用酒二斗,浸四宿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盞,不拘時飲,常令酒力相續為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。

方出《隱居效方》(見《肘後方》卷四),名見《三因》卷十三: 杜仲酒

配方組成

杜仲1斤。

功效主治

腰背痛。風冷傷腎,腰痛不能屈伸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使用方法

以酒3鬥,漬10日,每服3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隱居效方》(見《肘後方》卷四),名見《三因》卷十三。

《千金翼》卷十六: 杜仲酒

配方組成

杜仲8兩(炙),乾地黃4兩,當歸2兩,烏頭(去皮)2兩,芎2兩。

功效主治

腕傷腰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使用方法

以酒1鬥2升漬。每服2合,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翼》卷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三: 杜仲酒

配方組成

杜仲(去粗皮,炙,銼)2兩,獨活(去蘆頭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仙靈脾3分,牛膝(去苗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體虛,元髒挾風冷,腰膝疼痛,行履不得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用生絹袋盛,以酒5升浸,密封頭,經七日後開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取2-3合溫服,日3次。未愈再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三。

《千金》卷八: 杜仲酒

配方組成

杜仲8兩,石南2兩,羌活4兩,大附子5枚。

功效主治

風虛腰腳疼痛不遂。

炮製方法

上(口父)咀,以酒一斗,漬三宿。

注意事項

偏宜冷病婦人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合,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八。

《千金》卷十九: 杜仲酒

配方組成

杜仲4兩,乾薑4兩(一雲乾地黃),萆薢3兩,羌活3兩,天雄3兩,蜀椒3兩,桂心3兩,芎3兩,防風3兩,秦艽3兩,烏頭3兩,細辛3兩,五加皮5兩,石斛5兩,續斷1兩,栝樓根1兩,地骨皮1兩,桔梗1兩,甘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脈逆小於寸口,膀胱虛寒,腰痛,胸中動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以酒4鬥漬4宿。初服5合,加至7-8合下,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九。

《外臺》卷十七引《經心錄》: 杜仲酒

配方組成

杜仲半斤,丹參半斤,芎5兩。

功效主治

卒腰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,以酒一斗漬五宿。

使用方法

隨性少少飲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七引《經心錄》。

《醫心方》卷六引《千金》: 杜仲酒

配方組成

桑寄生、杜仲、鹿茸、桂心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五種腰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心方》卷六引《千金》。

《外臺》卷十七引《集驗方》: 杜仲酒

配方組成

杜仲半斤,丹參半斤,芎5兩,桂心4兩,細辛2兩。

功效主治

卒然腰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,以酒一斗浸五宿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蔥、生菜。

使用方法

隨多少飲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七引《集驗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五: 杜仲酒

配方組成

杜仲(去粗皮,切,炒)1兩,乾薑(炮)1兩,萆薢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,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,炒出汗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芎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,甘草(炙)1兩,細辛(去苗葉)3分,五加皮3分,石斛(去根)3分,續斷3分,地骨皮(洗)3分,桔梗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腎虛冷或感寒溼,腰腳冷痺,或為疼痛。

使用方法

上各銼細,用酒1鬥,瓷瓶內浸,密封,以重湯煮2時辰,取出候冷開封。每次溫服1盞,不拘時候,常令如醉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