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仁膏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七引《十便良方》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硫黃(細研)、蝸牛殼(自死乾枯小者為上,淨去泥土)、杏仁(去皮,炒,研如膏)、木香、米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面上風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杏仁、米粉、硫黃都研令勻,以膽汁面脂調如稀膏。

使用方法

每夜欲臥時,以淡漿水淨洗面,拭乾,以藥塗所患處,平明以溫水洗之,溼癬以米泔洗,藥上3-5次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七引《十便良方》。

《直指小兒》卷四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1兩半(去皮,焙),茯苓1兩,紫菀茸半兩,皂角(去皮核,蜜炙黃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久患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半錢,生蜜調,入薄荷湯泡開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小兒》卷四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五十四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令黑色)。

功效主治

聤耳疼痛,兼有水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搗如膏。

使用方法

綿裹棗核大,塞耳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五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49枚(湯浸,去皮尖,細研,以絹袋盛,飯甑中蒸,乘熱絞取脂),銅青1大豆許,胡粉1大豆許,乾薑末1大豆許,青鹽1大豆許。

功效主治

眼風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杏仁脂調如膏,貯瓷盒中。

使用方法

每以銅箸,取如麻子大,點目眥中,日2-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一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。

功效主治

卒中風,頭面皆腫。

炮製方法

研膏。

使用方法

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一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3升(湯浸,去皮尖雙仁)。

功效主治

眼疾翳膜遮障,但瞳子不破者。

炮製方法

每1升以面裹,幹煻灰火中炮熟,去面,研杏仁壓取油,又取銅綠一錢,與杏油同研。

使用方法

以銅箸點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一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二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酥3兩,杏仁2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,研如膏),阿膠2兩(搗碎,炒令黃燥,為末),生薑汁1合,白蜜5合,紫蘇子2兩(微炒,研如膏)。

功效主治

咳嗽喘急,喉中似有物,唾膿血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相和,於銀鍋內,以慢火熬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匙,以溫粥飲調下,1日4-5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),秦皮半兩,細辛半兩,白芷半兩,黃柏3分(銼),當歸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眼胎赤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,先於銀器中,熔豬脂5兩,酥3兩,入藥,煎令藥色赤,以綿濾過,更煎,時時取藥於冷處滴如稠膏,即離火,更研入乳香半兩,膩粉半兩,急用槐木杖覺令勻,入瓷盒內盛。3日後,取藥。

使用方法

塗於赤處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。

方出《證類本草》卷二十三引《食療本草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五十一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(取仁去皮)、雞子白。

功效主治

面黑皴皺,黶黑、皯(黑曾)、皶皰、粉刺、疵痣,黃黑不白光淨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搗,和雞子白,夜臥塗面,明旦以暖清酒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證類本草》卷二十三引《食療本草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五十一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八引《十便良方》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,研如膏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桂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寒卒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與杏仁同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羊棗大。

使用方法

以綿裹1丸,含化,咽津,不拘時候。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八引《十便良方》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六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五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半兩(湯浸,去皮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耳卒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搗如膏。

使用方法

拈如棗核大,亂髮纏裹,塞於耳內,1日換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六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五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六,名見《濟生》卷五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川升麻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黑豆50枚(炒熟),杏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口舌熱,乾燥。舌上生苔,語言不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白蜜5合,生地黃汁5合,以慢火煎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丸如雞頭子大,常含1丸,咽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六,名見《濟生》卷五。

《千金》卷十三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1升(搗研)。

功效主治

上氣頭面風,頭痛,胸中氣滿,奔豚氣上下往來,心下煩熱,產婦金瘡百病。亦治眼瞤鼻塞,眼暗冷淚。

炮製方法

以水一斗,濾取汁,令盡,以銅器煻火上,從旦煮至日入,當熟如脂膏,下之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方寸匕,空腹酒下,日3次。不飲酒者,以飲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○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(細嚼)。

功效主治

唇破裂,口瘡。

使用方法

用豬膏調,敷唇上破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六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。

功效主治

狂犬咬人。

注意事項

忌酒。

使用方法

凡被狂犬咬人,即急嗍去血,急吐之,勿錯咽之。然後搗杏仁和大蟲牙捻作餅子,貼瘡上。頓灸2-7壯,從此以後,每日灸1-2壯,貼杏仁餅子灸之,須要滿100日乃止。100日內必莫使瘡愈。如無大蟲牙,可單用杏仁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六。

《嵩崖尊生》卷六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1個(去皮尖)。

功效主治

翳膜。

炮製方法

研細,滴熱乳2-3滴,浸片刻,絞去滓。

使用方法

點眼角內,數次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嵩崖尊生》卷六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一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1合(湯浸,去皮尖雙仁),鹽綠1分(細研),印成鹽1分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遠年風赤眼,腫澀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取杏仁先搗如膏,用瓷器納盛,次入鹽綠,並印鹽相和,密封。

使用方法

至2-7日後,每夜臥時,取少許點眼四眥上,日2-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九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,研如膏),膩粉1分,鹽綠1分(細研),黃連末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眼,經年胎赤,兼有翳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真酥調如膏,攤於銅碗內,掘小坑子,納熟艾如雞子大,燒艾煙出,便覆銅碗於上燻之,勿令洩氣,候煙盡為度,更重研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取少許,以綿裹,用人乳汁復1宿。點之,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九。

《外科大成》卷四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(去皮,研)、飛羅面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破傷風發熱紅腫者。

使用方法

新汲水調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一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3兩,薑汁1兩5錢,沙糖1兩5錢,白蜜1兩5錢,桑皮1兩2錢5,木通1兩2錢5,紫菀1兩,五味1兩。

功效主治

咳嗽失音。

炮製方法

將後四味先熬三炷香,去滓,入前四味,煉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含化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一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)1兩半,雄黃1兩,瓜子1兩,白芷1兩,零陵香半兩,白蠟3兩。

功效主治

面皯黯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白蠟外,併入乳缽中,研令細,加油半升,並藥納鍋中,以文火煎之,候稠凝,即入白蠟,又煎,攪勻,納瓷盒中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先塗藥,後敷粉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5兩(湯浸,去皮,研),白芷1兩,芎1兩,生乾地黃1兩,豬脂3兩,羊髓3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陰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以豬脂、羊髓拌令勻,入鐺中,慢火煎,候白芷色黃,絞去滓,膏成,用瓷盒貯之。

使用方法

每取如棗大,綿裹納陰中,頻頻換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。

《醫統》卷八十三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(燒存性)、麝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陰癢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舊帛裹之,縛定,火上炙熱。

使用方法

納陰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八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九引《衛生家寶》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獖豬胰1個(研),杏仁半兩(去皮尖),蕤仁半兩(去殼),貝母半兩(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久嗽不止,肺氣滿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爛研細,用新瓷瓶盛,以黃蠟一分蓋面上,於甑上蒸令熟。

使用方法

不拘時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九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(去皮尖)不拘多少。

功效主治

鼻中疳瘡。

炮製方法

研如膏。

使用方法

以乳汁和,塗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六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羊脂1斤,當歸1兩,杏仁(去皮尖,研)1兩,白芷1兩,芎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陰中痛,生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細,羊脂和,置甑中蒸之,藥成。

使用方法

取如大豆1枚,綿裹納陰中,1日換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一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(湯浸,去皮尖,研)半兩,硫黃(研)1分,密陀僧(研)半兩,硇砂(研)1錢,白鵝脂(煉成油)2兩。

功效主治

面(??)皰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鵝脂外,再同研如粉,入鵝脂油,更研令勻,傾入瓷盒子,坐煻灰火中養之,攪令稀稠得所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每臨臥,以紙拭皰令幹,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四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40粒(湯浸,去皮尖雙仁),黃連(去須,為末)1兩,藜蘆(去蘆頭,為末)1兩,水銀1分,豬脂10兩,巴豆40粒(去皮心,研)。

功效主治

瘑瘡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無熬豬脂令沸,下諸藥,以柳篦攪,下水銀令勻,以瓷盆盛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鹽湯洗瘡去痂,取塗摩瘡上,1日3-5次。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六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(生用)5合。

功效主治

風腫。

炮製方法

燒令煙出,細研,取駝脂2兩,熬濾去筋膜,和勻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敷腫上,點燭遙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四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3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折風腫。

炮製方法

細研如膏。

使用方法

塗腫處,外以帛敷之,頻易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四。

《雞峰》卷十七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2兩,紫菀半兩,款冬花半兩,茯苓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枯瘦,咳逆上氣,喉中百病,心下煩,不得咽者。

炮製方法

研杏仁為膏,將餘為末,後合研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食後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七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八: 杏仁膏

配方組成

杏仁。

功效主治

蜈蚣傷。

使用方法

爛嚼杏仁敷之,或以人尿汁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