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朮(淨)1錢5分,葛花1錢5分,茯苓1錢5分,升麻6分,澤瀉(鹽水炒)1錢,蒼朮(米泔水浸)1錢,神曲1錢,甘草5分。
酒溼脫肛。
加生薑2片,水煎服。
《不知醫必要》卷三。
羌活1錢半,獨活1錢半,蒼朮1錢半(炒),防風1錢半,葛根1錢半,藁本1錢半,升麻8分(醋炒),白芷1錢半,炙草1錢半。
清氣下陷,溲瀉,經停,脈浮者。
水煎,去滓溫服。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六。
羌活、防風、神曲(炒)、麥芽、半夏、益智、陳皮、豬苓、升麻、茯苓、澤瀉、炙草。
中溼身重,頭重,膝腿腫疼,四肢倦,小便黃赤,大便瀉,脾胃虛弱,不思飲食。
水煎服。
《醫鈔類編》卷三。
白朮1錢半,白芍(酒炒)1錢,扁豆(炒,研)1錢半,蒼朮1錢,羌活8分,防風1錢,甘草(炙)1錢,獨活1錢,升麻(鹽炒)6分,柴胡(酒炒)5分。
一切陽衰溼證。
水煎,溫服。
《會約》卷十二。
柴胡、升麻、豬苓、澤瀉(炒)、陳皮、炙甘草、炒蒼朮、炒白朮、防風、姜棗。
肝脾溼熱所致漏胎,下黃汁如膠,或如豆汁。
《盤珠集》卷下。
羌活1錢半,葛根1錢半,防風1錢半,藁本1錢半,柴胡1錢半,白芷1錢半,蒼朮1錢半(炒黑),甘草1錢半,蔥白3枚。
孕婦洩瀉,脈浮緩者。
水煎,去滓溫服。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八。
升麻1錢,柴胡1錢,防風1錢,茯苓8分,豬苓1錢,澤瀉1錢,蒼朮1錢,陳皮8分。
溼鬱在下。
上銼1劑。
加生薑1大片,水煎服。
《古今醫鑑》卷四。
白朮3錢,陳皮1錢,甘草(炙)7分,麥芽7分,神曲1錢,益智仁8分,防風1錢,羌活8分,蒼朮1錢,升麻7分,柴胡1錢,豬苓1錢,澤瀉1錢,半夏8分。
土氣虧敗,脾溼壅盛,抑遏陽氣不得上升所致之瀉洩無度,不思飲食,腸鳴腹痛,四肢無力。
上(口父)咀。加生薑3片,大棗2枚,同煎,食後服。
《杏苑》卷四。
甘草3分,麥芽3分,陳皮3分,豬苓3分,澤瀉5分,半夏5分,防風5分,神曲5分,升麻5分,柴胡5分,羌活5分,益智仁5分,蒼朮1錢,白朮2錢,茯苓7分。
脾胃虛弱,不思飲食,腸鳴腹痛,洩瀉無度,小便赤黃,四肢睏倦。
生薑、大棗為引,水煎服。
《外科樞要》卷四。
當歸(酒洗)5分,獨活5分,蔓荊子7分,防風1錢,炙甘草1錢,升麻1錢,藁本1錢,柴胡1錢5分,羌活1錢5分,蒼朮1錢5分,黃耆1錢5分。
因飲食勞倦,或素有心氣不足,致令心火乘脾,症見女子漏下惡血,月事不調,或暴崩不止,多下水漿之物,怠惰嗜臥,四肢不收,睏倦乏力,無氣以動,氣短上氣,逆氣上衝,其脈緩而弦急,按之洪大。水疝,腎囊腫大,陰汗不絕。
上銼,如麻豆大,勿令作末。都作1服,以潔淨新汲水3大盞,煎至1大盞,去滓,空心熱服。待少時以早飯壓之,可1服而已。如灸足太陰脾經中血海穴2-7壯亦已。
《蘭室秘藏》卷中。
甘草3分,大麥櫱面(如胃寒腹鳴者加)3分,陳皮3分,豬苓3分,澤瀉5分,益智仁5分,半夏5分,防風5分,羌活5分,神曲5分,柴胡5分,升麻5分,蒼朮1錢。
脾胃虛弱,不思飲食,腸鳴腹痛,洩瀉無度,小便黃,四肢困弱。溼盛血崩。
上(口父)咀。作1服,水3大盞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,同煎至1盞,去滓,空心服。
《脾胃論》卷下。
柴胡、升麻、防風、炒白芍、炒米仁、茯苓、炙甘草。
受風飧洩,完谷不化,洞注有聲。
《顧松園醫鏡》卷九。
蒼朮2錢,白朮2錢,茯苓2錢,白芍2錢,防風2錢,木通1錢,車前1錢。
痢久脾陰下陷,裡急後重,至圊不能便者。
水煎,食前服。
《玉案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