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地8兩(杵膏),萸肉3兩,當歸2兩,麥冬2兩(去心),苡仁2兩,牛膝2兩,白芥子1兩,元參1兩,丹參1兩5錢,北五味5錢。
反胃,膈噎。
各取淨末,用生薑6兩取汁,和煉蜜,同熟地杵膏為丸。
每服2錢,漸加至3-4錢,老米3錢,煎湯調下。
《古方匯精》卷一。
真吳茱萸(川中者,湯洗3兩次)、黃連(去須,好酒浸)各等分。
赤白痢。
米糊為丸。
每次30丸,空心服。赤痢,當歸、黃連、甘草湯送下;白痢,茱萸、生薑湯送下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六。
甘草、木香、罌粟殼、烏梅、赤芍藥各等分。
腸胃虛滑,下痢無度,膿血相雜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空心米飲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二。
茴香3兩(揀淨),甘草1兩(炙),胡椒5兩(揀淨),人參1兩,白朮2兩,硃砂半兩,白茯苓3兩,香附子半兩。
新婚男子女人,素稟虛寒滑洩。丈夫、婦人稟賦怯弱,飲食無味,氣血衰敗,肌肉不生,項背拘緊,腰腳無力,胸膈膨脹,多睡少寤,終日昏蒙,夜多異夢,及積年脾蠱時下,噁心噫酸吐水,小兒吐乳,大人翻胃。
上為細末,生薑汁打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空心白湯送下,日2次。
《續本事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