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仙糕

《仙拈集》卷三引《傳家寶》: 八仙糕

配方組成

白朮8兩,白茯苓8兩,蓮肉8兩,芡實(飯上蒸熟,曬乾,臨合微炒)8兩,山藥8兩,陳皮3兩,甘草3兩,臘月炒米3鬥。

功效主治

飲食不消,大便瀉痢。

炮製方法

每年臘月極凍之日,炒糯米,用大簸放天井中間,鋪開冷透,同藥共磨篩細,收瓷罐內。

使用方法

食時旋入糖,用滾水沖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三引《傳家寶》。

《壽世保元》卷九: 八仙糕

配方組成

人參(去蘆)4兩,茯苓(去皮)4兩,幹山藥4兩,芡實(去殼)4兩,蓮肉(去心)4兩,不油白朮(去蘆,米泔浸過1宿,切片,微炒)4兩,白糖霜1斤,白粳米2升(水淘淨,磨極細末)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發背,出膿後脾胃虧損,不思飲食,或嘔吐洩瀉,四肢沉困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將藥末、米粉、糖霜和一處,搓揉極勻,篩放籠內,竹刀劃成小片,蒸熟,入鍋再焙乾。

使用方法

任意食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壽世保元》卷九。

《醫學整合》卷二: 八仙糕

配方組成

芡實4兩,條參2兩,玉竹2兩,山藥2兩,蓮米2兩,茯苓2兩,苡仁2兩,扁豆2兩,米1升,黑芝麻1茶杯,黑小豆1茶杯,核桃仁3兩,花椒1撮。

炮製方法

共炒,研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不論酥油、豬油、紅糖、白糖,隨意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整合》卷二。

《慈幼新書》卷二: 八仙糕

配方組成

人參5錢,苡仁4兩,芡實4兩,山藥4兩,茯苓4兩,蓮肉4兩,白米粉5升,白洋糖任用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冷,涎流出而漬於頤間,不能收約,而成滯頤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慈幼新書》卷二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九引鄭氏方: 八仙糕

配方組成

菟絲子4兩,魚鰾(切片,乾麵炒珠)4兩,山藥(炒)4兩,芡實(炒)4兩,白茯苓4兩,建蓮肉(去心,炒)4兩,薏苡仁(炒)4兩,白扁豆(炒)4兩,谷芽(炒)8兩,粳米(炒黃)18兩,秈鍋巴36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洩,腎洩,並遠年休息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早用1-2兩,入白糖少許,開水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九引鄭氏方。

《醫述》卷七: 八仙糕

配方組成

茯苓、山藥、苡仁、蓮子、砂仁、芡實、扁豆、谷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加炒陳米1升,磨粉和入,再加洋糖,做成糕樣。

使用方法

早、晏隨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述》卷七。

《回春》卷三: 八仙糕

配方組成

枳實(去瓤,麩炒)4兩,白朮(陳壁土炒)4兩,白茯苓(去皮)2兩,陳皮(炒)2兩,幹山藥4兩,蓮肉(去心皮)2兩,山楂肉(去核)2兩,揀參1兩(氣盛者,砂仁1兩代之)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損,洩瀉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白粳米5升、糯米1升半,打粉,用蜜3斤入藥末和勻;如做糕法,先就籠中劃小塊,蒸熟取出,火烘乾,瓦罐收貯封固。

使用方法

取3-5片食之,以白湯漱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