膩粉1分,水銀1分,硫黃1分(同研),大巴豆肉14個。
背疽癰癤,一切膿腫。
上將巴豆單覆排銚底,以三物按上巴豆令平,以瓷器盞蓋之,四面溼紙,勿令氣洩,炭火四面緩緩燒,時於冷水中蘸銚底,少時又燒,頻蘸為善,其盞上底內,滴水一點如大豆,幹則再滴,以三滴乾為度,候冷,研陳米飲為丸,作23丸。
每服1丸,熟水送下。疏下惡物,以白粥補之。
《蘇沈良方》卷九。
肉蓯蓉(酒浸1宿,切,焙)5兩,肉豆蔻4枚(去殼,生用),山芋3兩。
五勞七傷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以丹砂為衣。
每服30丸,空心、食前湯酒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。
皂角刺3斤(酒拌,經大火蒸半日,取出曬乾),白鵝1只(取毛,微火炒),苦參(酒浸1日夜,打去皮)半斤。
癩風,眼爛昏花,眉發墜落,鼻樑崩倒,肌膚瘡癬,穢破臭惡,癱爛勢危不救者。
上為末,用大黃煎酒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酒送下。服至旬日,眉發生,肌膚潤,眼目明,1料痊癒。
《解圍元藪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