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州黃藥子半兩,土馬鬃(牆上有者是)1分,甘草(生)1分。
鼻衄不止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新汲水調下。未止再服。立止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九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紫蘇花、胡椒、韶腦、破故紙、蛇床子。
婦人虛勞百損,內傷氣血,風冷客邪,耗散真氣,臍下炙寒,刺痛難忍,小便淋瀝,腰背拘攣、陰弱盜汗,頭目昏重,不時寒熱,崩血帶下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至30丸,空心、食前熱酒送下,吃1物壓,1日3次。又將此藥末1兩,酸醋1大升,或好酒1升,同藥煎沸,令婦人披衣於收口盆上,坐燻陰戶,迤邐淋洗,盆下灰火冷,再溫,3-5次立效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二。
乾漆不拘多少(炒令煙出)。
大人、小兒諸蟲為病,及骨蒸熱勞,羸瘦,飛屍、遁屍、鬼疰,室女經脈不行,五心煩熱,怠惰少力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匕,以生油、溫水攪勻調下;若治小兒,每1斤再入白蕪荑仁3兩,搗羅取細末,更研雄黃半兩,合研勻,量兒大小,亦用生油溫水調服;清米飲亦得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九。
蛇頭1個(酒浸,焙乾),幹全蠍1錢,麻黃(去根節)1錢,赤頭蜈蚣1條(酥炙),草烏頭1枚(炮,削去皮)。
小兒吐利後生慢驚風,及心肺中風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字,入龍腦半字,同溫酒調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張渙方。
雞子殼10個(生卻子者),檳榔1枚,麝香(研)半錢,膩粉半錢,黃柏(去粗皮)1錢,密陀僧1錢。
惡瘡久不效。
上為散。
用溫鹽漿水洗瘡,幹貼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二。
蝦蟆(自死者)、新磚各等分。
一切瘡,或外傷肌肉,水入作膿焮腫,久不愈。
上藥同搗勻,捏作餅子,曬乾,為細散。
摻瘡口上。即撮出毒水盡,以別藥敷貼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三。
新蒲黃3錢匕,新白麵2錢匕,牛黃(研)半錢匕,生龍腦半錢匕。
心經煩熱,血妄行,舌上血出不止。
上為極細末。
每服1錢匕,食後、臨臥生藕汁調下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九。
黃蠟半兩,白礬半兩,陳皮3錢。
婦人房事觸犯,遍身黃疽,名曰經水不調。
上以黃蠟為丸。
滋血湯、調經湯吞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二引《仙傳濟陰方》。
蟬殼、紫河車、白朮、芎各等分。
小兒未滿百日,驚癇,胎風抽搦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半錢,米飲調下。
《雞峰》卷二十四。
大蜈蚣1條(端午日取,陰乾)。
痔瘡。
臨剪1寸,煅存性。桐油調塗。輕則不發,重則次年對周又發,再剪1寸煅,塗。斷根。
《瘍科選粹》卷五。
天麻半兩,川芎半兩,白芷半兩,藿香半兩,防風半兩,人參半兩,雄黃3錢(研),地龍(去土)1分,甘草1分,蠍(炒)1分。
一切頭痛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半錢,茶、酒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四引《續易簡》。
天花粉3兩,赤芍1兩,白芷1兩,薑黃1兩,白及1兩,芙蓉葉1兩。
癰疽腫毒。
上為細末。
每用薑汁3分,涼茶7分,未破敷頭,已破敷四傍,留頂。
《瘍醫大全》卷八。
蛇床子、韶腦、胡蘆巴、紫稍花各等分。
婦人子腸不收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5-7錢,用水半碗,淋洗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六引《衛生家寶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