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胎散

《胎產新書》卷一: 安胎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2錢,川芎2錢,白芍2錢,熟地2錢,白朮1錢半,茯苓1錢半,黃耆(炙)1錢半,甘草1錢半,阿膠(蛤粉炒)1錢半,地榆1錢半,半夏1錢,艾葉3分,姜3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注意事項

半夏礙胎,宜少用為妥。

使用方法

以米湯調送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胎產新書》卷一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: 安胎散

配方組成

生白朮、黃芩、炒白芍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傷寒已外解,脾氣虛餒,熱乘虛陷,胎動不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生薑2片,大棗3枚,煎濃汁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。

《仙拈集》卷三: 安胎散

配方組成

白朮2兩,黃芩2兩,續斷1兩,白芍1兩,當歸1兩,砂仁5錢,甘草3錢。

功效主治

胎動不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童便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三。

《胎產新書》卷五: 安胎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5分,川芎5分,黃芩7分,當歸頭7分,白芍6分,黃耆6分,白朮1錢,熟地1錢,蛤粉炒阿膠1錢,炙甘草3分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食遠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胎產新書》卷五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八: 安胎散

配方組成

白朮1錢,當歸1錢,黃芩1錢5分,甘草(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胎動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八。

《廣嗣紀要》: 安胎散

配方組成

縮砂不拘多少(和皮略炒,勿令焦黑,去皮取仁為末)、當歸、川芎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因自高墜下,或為重物所壓觸動胎氣,腹痛下血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當歸、川芎作湯,調砂仁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廣嗣紀要》。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: 安胎散

配方組成

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黃芩、陳皮、紫蘇、砂仁、阿膠、香附、艾葉、紫草各等分。

使用方法

加益母、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。

《女科萬金方》: 安胎散

配方組成

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茯苓、甘草、黃耆、白朮、阿膠、地榆、艾。

功效主治

胎動不安,或見血水,或純鮮血,腰腹痛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水2鍾,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女科萬金方》。

《經驗女科方》: 安胎散

配方組成

蘇葉、桔梗、枳實、大腹皮、貝母、知母、川歸、五味子、甘草、石膏、桑白皮。

功效主治

胎前氣緊不得臥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經驗女科方》。

《胎產新書》卷二: 安胎散

配方組成

阿膠1錢,人參1錢,茯苓1錢,川歸1錢,生地1錢,川芎5分,甘草5分,小茴8分,人角茴8分。

功效主治

胎前動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空心服。先急用膠艾湯以止其血,再服本方以護其胎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胎產新書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