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聖湯
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引《旅舍》: 如聖湯

配方組成

桔梗1兩,甘草(生)1兩,牛蒡子(炒)1兩,麥門冬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咽中有瘡,咽物不下,及咳嗽咯血,肺痿痰唾氣促,並小兒瘡疹毒,攻咽喉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沸湯調下,細細服。入竹葉煎,尤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引《旅舍》。

《百一》卷六引焦濟卿方: 如聖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3寸(洗),當歸3寸(洗),滴乳1塊(黑豆大),甘草2寸(炙),烏梅7個,罌粟殼1個(去瓤,蜜炙),大北棗7個,縮砂仁21個,大丁香21個,白豆蔻21個,陳生薑2塊(指大,用溼紙裹,煨熟)。

功效主治

下痢赤白甚重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分作3服。

使用方法

水1盞半,煎至7分,濾去滓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六引焦濟卿方。

《濟生》卷七: 如聖湯

配方組成

鯉魚皮、當歸(去蘆,酒浸)、熟地黃(酒蒸)、阿膠(銼,蛤粉炒成珠)、白芍藥、川芎、川續斷(酒浸)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飲食冷熱,動風毒物,或因再交,搖動骨節,傷犯胞胎,或服熱藥太過,血氣相搏,致胎動腹痛,多嘔,氣不調和,或為漏胎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1盞半,入苧根少許,生薑5片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生》卷七。

《赤水玄珠》卷二十八: 如聖湯

配方組成

紫草、升麻、葛根、白芍、甘草、木通、猴梨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痘已出,身熱如火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1片,蔥白3莖,水煎,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赤水玄珠》卷二十八。

《得效》卷十一: 如聖湯

配方組成

白芍藥1兩,川升麻1兩,甘草5錢,紫草5錢,幹葛1兩,木通5錢(去皮節)。

功效主治

身熱如火,頭痛,頰赤面紅,呵欠,鼻瘡,瘡疹已出未出時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中盞,加生薑2片,蔥白2根,山楂子根3寸同煎,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十一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六五引《經驗良方》: 如聖湯

配方組成

川升麻、赤芍藥,甘草3錢半,紫草半兩,白朮2錢,陳皮1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身熱頭痛,頰赤面紅,呵欠清涕,瘡疹已出末出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煎至6分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六五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
《醫級》卷七: 如聖湯

配方組成

荊芥、防風、桔梗、甘草、連翹。

功效主治

時感風寒,頭疼身熱,及咽痛等症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級》卷七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五引《施園端效方》: 如聖湯

配方組成

桔梗2兩,甘草1兩(炒),陳皮1兩,半夏(姜制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咽喉噎塞,咳膿血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半,加生薑7片,同煎至5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五引《施園端效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