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菊花6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6兩,枸杞子(焙)6兩,白朮6兩,人參6兩,白茯苓(去黑皮)6兩,遠志(去心)6兩,菖蒲(石上者)6兩,桂(去粗皮)6兩,熟乾地黃1斤(焙)。
元髒虛損。
上為粗末。取春採生地黃50斤,絞取汁,同藥末於銀石器內,逐旋入地黃汁微炒,候入盡汁,焙乾,再搗為細末,煉蜜為丸,更入酥少許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空心、食前清酒送下。漸加至50丸,從50丸復漸減至20丸,終而復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。
陽起石1兩,硫黃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金星石半兩,銀星石半兩,白石英半兩,紫石英半兩,礞石半兩,滑石半兩,消石半兩,凝水石(燒赤)半兩,磁石(火燒,醋淬)半兩,太陰玄精石半兩,甘鍋子(累經銷金銀者)半兩,不灰木半兩,丹砂1分,巴豆49粒(去皮心,出油),杏仁49粒(湯浸,去皮尖雙仁)。
傷寒後變成瘧疾,或陰氣結伏心下成塊,或膨滿嘔逆喘促,面黑唇青,四肢逆冷,飲食不下,氣結食毒。
上為末,再同研極細,用阿魏1分,與糯米粥同和勻為丸,如櫻桃大。
每服1丸,麩炭火內燒赤,取出,用2只盞子合在內,候冷細研,以生薑米飲送下。未知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