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門冬湯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: 天門冬湯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(去心,焙)2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2兩,柴胡(去苗)2兩,桑根白皮(銼)2兩,甘草(炙)2兩,山芋1兩半,人參1兩半,熟乾地黃(焙)3兩,生乾地黃(焙)3兩,枇杷葉(拭去毛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石斛(去根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口舌乾燥,津液減耗;及口瘡,牙齒宣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食後去滓溫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。
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四: 天門冬湯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(去心)1兩,馬兜鈴半兩,百部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喘而發熱,頸脈皆動,日漸瘦削,由客熱乘肺,或因飲食失宜,氣不轉而氣急,誤服熱藥,火氣燻肺而遂喘,頰赤咽燥,其脈細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四。

《濟生》卷二: 天門冬湯

配方組成

遠志(甘草水浸,去心)1錢,白芍藥1錢,天門冬(去心)1錢,麥門冬(去心)1錢,黃耆(去蘆)1錢,藕節1錢,阿膠(蛤粉炒)1錢,沒藥1錢,當歸(去蘆)1錢,生地黃1錢,人參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思慮傷心,吐衄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生》卷二。

《外臺》卷十九引《古今錄驗》: 天門冬湯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3兩(去心),葛根4兩,生薑3兩,桂心4兩,麻黃3兩(去節),芍藥2兩,杏仁50枚,甘草2兩(炙)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體疼,惡風微腫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、菘菜、生蔥、鯉魚。

使用方法

上切。以水1鬥,煮取3升,分3服。取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九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三: 天門冬湯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(去心,焙)3兩,升麻1兩半,黃芩(去黑心)1兩半,前胡(去蘆頭)1兩半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骨蒸,肺痿咳嗽,氣逆喘急,唾不出唇,漸漸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蘆根3莖,竹葉3片,煎至1盞,去滓,分溫2服,空腹、食後各1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三。
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四: 天門冬湯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(去心)1兩,紫菀(去苗及枯燥者,焙)1兩,知母(焙)1兩,桑白皮半兩,五味子半兩,桔梗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咳,惡熱,喉燥,脈數,甚則咯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四。

《赤水玄珠》卷七: 天門冬湯

配方組成

天冬(去心)1兩,貝母5錢,人參5錢,甘草5錢,桑皮5錢,桔梗5錢,紫蘇5錢,赤茯苓2兩,麻黃(去節)7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氣逆咳嗽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6錢,加生薑4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赤水玄珠》卷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