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黃柏1斤。
夢遺。
上藥選肉厚皮薄者,去皮劈成條子,將水酒浸稍透,取起咀成片,用牡蠣半斤,要青色不枯者,火燒,一紅取起,為細末,與黃柏各勻作四次,柔火炒茶褐色,不可焦,篩去牡蠣,獨用黃柏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戒暴怒,少勞頓,忌食椒、蒜辛熱之物及房事。
每服3錢,空心用鹽滾水服下。服後手摩胸膈,徐行100-200步,即食水煮飯壓之。服之先自覺精欲洩,必待其洩去方可服藥。
《墨寶齋集驗方》捲上。
蓮鬚8兩,覆盆子4兩,菟絲子(酒浸,搗成膏)4兩,破故紙(炒)4兩,山茱萸(去核)4兩,芡實500個,沙苑蒺藜半兩(酒浸),龍骨2兩(火煅醋淬7次)。
遺精夢洩。
上為細末,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0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二。
肉蓯蓉(酒浸,切薄片)、陽起石(火煅,研極細)、鹿茸(燎去毛,酥炙)、赤石脂(火煅7次)、川巴戟(捶去心)、韭子(炒)、白茯苓(去皮)、鹿角霜、龍骨(生用)、附子(炮,去皮臍)各等分。
嗜慾過度,勞傷腎經,精元不固,夢遺白濁。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70丸,空心鹽酒、鹽湯任下。
《濟生》卷四。
牡蠣(煅令熟)。
膏淋,小便精自出,多因驚而得。
以豶豬髒近腹頭處二三尺,洗淨,翻過,恐油太多略去了些小,如不甚多則不須去,亦洗令淨,卻翻脂在內,旋旋入牡蠣末,候滿扎定兩頭,慢火水煮,令髒爛以指甲掐得軟為度,款款取出,莫教取破,候冷批開髒取出藥末,將髒切細於,砂盆內研成膏,和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40-50丸至100丸,米飲送下,日進3-4服。初服7-8日或10餘日,小便所出狀如凝脂,或如敗血,或如細膿條,若曲蟮糞不斷,每小便時必出3-5次或10數次,切莫疑惑,此是敗精出也。服至半月,病勢已減7-8分,至月餘,病已瘳矣,更服至100日,永久不復發動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四。
真龍骨(火煅)2兩,石蓮子(去心)2兩,木通3錢,五味子3錢,石榴皮(炒)1兩5錢,蒺藜5錢,韭菜子5錢,防風5錢,枯礬1兩,蓮鬚1兩。
夢遺白濁。
上為細末,米飯為丸。
每服2錢,早、晚白滾水送下。臨臥時細帶繫緊大腿上,早起解去。
《良朋彙集》卷二。
白茯苓(去皮)4兩,秋石4兩,石蓮肉(去殼皮,炒)2兩,水雞頭(粉紅花在上結子垂下)2兩。
思慮色慾過度,損傷心氣,遺精盜汗,小便頻數。
上為末,以蒸棗肉杵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鹽湯送下;溫鹽酒下亦可。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一引《經驗方》。
遠志(洗淨,去心,焙乾)1兩,石蓮肉1兩,晉礬(枯過)1兩,桑螵蛸1兩(炒),益智(湘水浸3宿,焙乾)1兩,真韭子1兩(微炒),菟絲子2兩(酒浸3日,幹用),舶上茴香1兩(鹽炒,去鹽不用)。
男子精氣不固,夢遺白濁,精氣自流。
上為細末,以青鹽半兩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用茯苓湯、黃蠟煎湯或鹽湯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七引《孟氏詵詵方》。
牡蠣(煅)4兩,菟絲子(淘淨,酒蒸)6兩,韭子(炒)2兩,龍骨(煅)4兩,北五味(微炒)2兩,白茯苓4兩,桑螵蛸(酒炙)3兩,白石脂(煅)4兩,山茱萸4兩,杜仲(鹽炒)3兩。
下元虛損,精滑將脫者。
上為細末,山藥研糊為丸。
空心鹽湯送下。
《會約》卷十三。
蓮蕊4兩(揀淨,用新者),山茱萸肉4兩(用肥者,酒浸,去核),覆盆子4兩(酒浸,蒸,去蒂瓤),菟絲子1兩(酒浸1宿,蒸半日,搗爛,曬乾),芡實500枚(去殼),破故紙5錢(炒微香),白蒺藜5錢(去角刺,微炒),五味子(揀紅潤者)5錢。
上為細末,煉蜜舂千餘下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溫酒、白湯任下。
《赤水玄珠》卷十。
白朮7錢半,白芍(酒炒)7錢半,敗龜版2兩(酒炙),黃柏1兩(酒炒),萸肉5錢(酒蒸)。
帶下屬虛熱者。
米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70-80丸,空心清湯送下。
《胎產要訣》捲上。
大熟地、牡蠣塊、茯苓、潼沙苑、龍骨、杜仲、文蛤、蓮鬚、金櫻子、紫衣胡桃。
下元不足,無夢而遺,不能正臥。
《引經證醫》卷四。
當歸(酒洗)1兩,熟地黃1兩,山藥(炒)1兩,人參(去蘆)1兩,白朮(去蘆)1兩,茯苓(去皮)1兩,鎖陽1兩,牡蠣1兩,蛤粉1兩,黃柏(酒炒)1兩,知母(酒炒)1兩,杜仲(酒和薑汁炒)1兩,椿根皮1兩,破故紙(酒炒)1兩。
陰虛火動而遺精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辰砂為衣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酒吞下。
《回春》卷四。
附子1枚(重8錢,臍心作竅,如皂角子大,入茱砂3錢,溼紙包,煨,用一半),牡蠣1枚(漳、泉2州所出者,童便塗遍厚紙,裹,米醋浸透,鹽泥固濟,候幹以炭5斤服之),桂心(去皮)3錢,龍齒3錢,當歸(酒洗,焙)3錢,烏藥(天台者)3錢,益智子(去枝梗)3錢,杜仲(酒炒,去絲)3錢,石菖(燎去毛)3錢,山茱萸(去枝梗)3錢,茯神(去木)3錢,牛膝(川者,酒浸)3錢,秦艽3錢,細辛3錢,桔梗3錢,半夏(薑湯泡7次)3錢,防風3錢,白芍3錢,乾薑1兩半(炒半生),遼參1兩,川椒(去子併合口者)。
糯米為丸,取附子內硃砂為衣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加至70丸,空心淡醋湯或鹽湯任下。
《增補內經拾遺》卷四。
山萸肉(連核)4兩,蓮鬚2兩5錢,茯神2兩,山藥2兩,黃柏1兩5錢,遠志1兩,五味子1兩。
心腎不交,火炎水陷,淫夢遺精,日久不固,遂傳虛損痿怯之症。
金櫻子熬膏代蜜為丸。
每服3錢,早空心百滾湯送下。
《活人方》卷七。
六味湯(去澤瀉),龍骨3錢(研細,水飛),蓮鬚1兩,芡實2兩,線膠4兩(同牡蠣粉炒成珠)。
夢遺。
上為末,蜜為丸。
每日早、晚各服4錢,鹿含草煎湯送下。
方出《外科全生集》卷二,名見《仙拈集》卷二。
魚胞(炒焦黃色)1兩,歸身1兩,沙蒺藜(炒)1兩。
遺精白濁。
蜜為丸。
白滾湯送下。
《慎齋遺書》卷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