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(去蘆)、白朮(去蘆)、茯苓(去皮)、黃耆(蜜炒)、川芎、陳皮、半夏(姜制)、天麻、桔梗(去蘆)、白芷、當歸各等分,甘草減半。
氣虛溼痰頭眩。
上銼1劑。
加生薑1片,大棗1枚,水煎,溫服。
《回春》卷四。
人參(去蘆)、白朮(去蘆)、砂仁、茯苓(去皮)、陳皮、厚朴(薑汁炒)、當歸、甘草各等分。
氣虛。
上銼1劑。
加生薑1片,大棗2枚,水煎,不拘時服。
《回春》卷三。
人參(去蘆),白朮(去蘆)1錢3分,茯苓6分(去皮),陳皮6分,厚朴6分(薑汁炒),砂仁6分,蘇子6分,桑白皮6分,當歸8分,沉香5分,木香5分(另磨水),甘草(炙)1錢。
短氣。
上銼1劑。
加生薑1片,大棗2枚水煎,磨沉香調服。
《回春》卷二。
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甘草、滑石、白茯苓、白芍(酒炒)、澤瀉、車前子。
痘瘡光壯,中虛作洩。
《片玉痘疹》卷三。
人參1兩,白朮1兩,茯苓1兩,甘草1兩。
脾肺氣虛,中土衰弱,食少便溏,體瘦神倦,或氣短息微,皮聚毛落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枚,同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雞峰》卷十二。
白朮、人參、黃耆、茯苓各等分。
真氣虛弱,肺損而皮聚毛落,或吐瀉轉筋,氣短身熱,脈長而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-7錢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遠溫服。
《保命集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