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蘇1錢,陳皮1錢,半夏1錢,茯苓1錢,幹葛1錢,前胡1錢,桔梗1錢,甘草5分,人參7分。
風寒壯熱,體重頭痛,痰嗽壅盛。痘家氣虛外感。
《醫方考》卷六。
人參、蘇梗、桔梗、前胡、半夏、幹葛、陳皮、枳殼、杏仁、木香、甘草、茯苓。
中風,鼻流清涕,惡風喘嗽。
生薑引。
《幼科發揮·附方》。
人參3分,紫蘇葉4分,桔梗4分,乾薑4分,前胡4分,陳皮5分,茯苓5分,枳殼3分半,半夏2分,木香1分半。
上為細末。
加生薑3片,水1盞,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痘疹心法》卷二十二。
人參、半夏、蘇葉、陳皮、赤茯苓、甘草、枳殼、幹葛、前胡、柴胡、香附、山楂肉。
小兒痘疹發熱,惡寒咳嗽者。
生薑3片為引,水煎服。
《片玉痘疹》卷三。
紫蘇3分,陳皮2分,桔梗2分,半夏(薑汁炒)3分,前胡3分,幹葛3分,甘草2分,枳殼(去瓤)2分。
小兒傷風、傷寒,發熱咳嗽,痰涎,喘急,未明痘疹,疑似之間。
上銼。
加生薑,水煎,熱服;或調紫草膏熱服。表汗更佳。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四。
人參8分,紫蘇葉1錢,前胡1錢,半夏1錢,葛根1錢,茯苓8分,桔梗8分,枳殼8分,陳皮8分,甘草4分,羌活、蒼朮。
秋月傷寒,發熱頭疼咳嗽,或中脘痞滿,嘔吐痰水,及感冒風邪,頭疼鼻塞,憎寒壯熱,名曰重傷風。
上用水1鍾半,加生薑3片,蔥頭1根,煎8分,熱服。
《醫便》卷三。
人參、紫蘇、半夏、桔梗、杏仁(去皮尖)、麻黃(去節)、荊芥、陳皮、防風、甘草、桑白皮。
諸般咳嗽。
上(口父)咀,為粗末。
每服5錢,加生薑3片,烏梅1個,和勻,好酸醋浸1宿,慢火炒,復浸1宿、再炒,以醋幹為度,為細末。心嗽面赤流汗,乾薑湯下;肝嗽眼中淚出,烏粟米湯下;肺嗽上氣喘氣,桑白皮湯下;脾嗽不思飲食,生薑湯下;膽嗽令人不睡,生薑自然汁下;冷嗽,夜間多嗽,蔥白頭湯下;熱嗽日間多嗽,蜜湯下;暮嗽涕唾稠粘,生薑湯下;氣嗽肚腹脹滿,青皮湯下;傷風嗽流涕,荊芥防風湯下;腸嗽痰結成塊,五味子湯下;產嗽背疼,黃蠟湯下;癆嗽,四肢羸瘦,秦艽湯下;血嗽連聲不止,當歸湯下。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六。
人參3分,蘄艾3分,川芎3分,當歸1錢,條芩2錢,生術2錢,陳皮4分,紫蘇4分,生甘草4分,阿膠1錢。
妊娠跌打動胎,下血不止。
《胎產秘書》捲上。
人參、紫蘇、枳殼、桔梗、幹葛、前胡、桑皮、貝母、茯苓、甘草、橘紅、生薑。
妊娠感冒發熱,頭疼骨痛,半身不遂,嘔吐痰涎。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三。
人參、紫蘇、桑皮、桔梗、貝母、甘草、天冬、麻黃、赤苓。
婦女虛熱,孕婦咳嗽喘息急者。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