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全丸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八引《衛生家寶》: 十全丸

配方組成

南星1兩(炮),半夏1兩(姜制),真珠粉1兩,石膏1兩(煅),白礬1兩(飛),桑白皮1兩(炙),冬花半兩(焙),罌粟殼1兩(炙),生薑1兩(焙)。

功效主治

痰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生薑汁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螺青半兩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八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三: 十全丸

配方組成

檳榔2兩,枳殼(面炒,去瓤)2兩,青皮2兩,陳皮(去白)2兩,京三稜2兩,蓬術(炮)2兩,縮砂仁2兩,丁香1兩,木香1兩,香附子(炒)4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腹痞悶,脅肋脹滿,食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食前、空心溫粥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三。

《綱目拾遺》卷三引《綠竹堂方》: 十全丸

配方組成

穿山甲(土炒脆)1兩,廣木香(生研)1兩,血竭(另研)1兩,雄黃(水飛)1兩,山芝麻(酒炒)1兩,番木鱉(黃土炒,焦黃為度,不可太枯,篩取淨末)1兩,自然銅(火煅醋淬9次,研細,水飛)1兩,殭蠶(炒去絲,去頭足)1兩,川蜈蚣(去足尾,酒炙)21條,麝香3錢(一方去木鱉子,加風茄花5錢,山芝麻亦用5錢)。

功效主治

風痺,跌撲,癰疽初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以硃砂為衣,金箔裹之,蠟丸封固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丸,至重者再進1丸,用羌活、紫蘇,酒煎化服。取汗避風,否則發戰傷人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綱目拾遺》卷三引《綠竹堂方》。

《幼科指掌》卷四: 十全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5錢,當歸5錢,胡連5錢,青皮5錢,陳皮5錢,三稜5錢,蓬術5錢,川芎5錢,木香3錢,白豆蔻3錢,雞心檳榔3錢,砂仁3錢,使君子3錢,蘆薈1錢,黃連1錢,香附子7錢,地骨皮7錢,蝦蟆灰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丁奚疳。脾胃虛弱,哺食不化,肌肉消瘦,面黃腹大,手足極細,項小骨高,臍突胸陷,骨瘦如柴,體作寒熱等。

炮製方法

豬膽汁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米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指掌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