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4兩,當歸須、白芷、牛膝、黃耆、木鱉子、皂莢刺、蓖麻、防風、桑白皮、白殭蠶、川續斷、延胡索、官桂(去皮)、黃連、降真、獨活、赤芍藥、川芎、細辛、南星,巴豆(去殼)30枚,桔梗5錢,蓬莪術5錢,牡丹皮5錢,白鮮皮5錢,狗脊5錢,天麻5錢,蔓荊子5錢,接骨木5錢,蛇床5錢,木香5錢,威靈仙5錢,白及5錢,白蘞5錢,杜仲5錢,骨碎補5錢,羌活5錢,萆薢5錢,破故紙5錢,漏蘆5錢,海桐皮5錢,五加皮5錢,荊芥5錢,槐柳條(向南者),桃技(向東北枝),薏苡仁5錢(以上數味,並銼碎,用香油浸,春5、夏3、秋7、冬10日;然後用慢火將前藥於銚內溫火熱,不可用火驟,如此3日3夜;次用文武火煎沸,用柳槐枝攪,看白芷黃色為度),黃蠟4兩,松香5斤,芸香2斤半,薑汁1大盞,連根蔥汁1大盞,陳米醋1大盞,香油3斤(4時用,以上先用松香、芸香於鍋內熬化,濾去滓後,將蔥1盞,薑汁1盞,並陳米醋1盞,並50味藥油4時用,春、秋、冬用多,夏用少,自宜斟酌),降真香、五靈脂、自然銅(醋淨7次,白色為度)、無名異,雄黃(明淨)5錢,乳香1兩,沒藥、黃丹(火飛)、全蠍、血竭、琥珀、麝香各3錢半,露蜂房(燒灰)、虎骨(醋炙黃)、穿山甲(火煅焦黃),敗龜版(醋炙黃)5錢。
筋寒骨痛,墜墮閃肭打損,血結聚,傷筋骨碎,中風入腦,頭痛溼痺,骨節痠痛,四肢邪氣不仁,百節拘攣,不能屈伸,腰腳軟弱,冷嗽氣促,咳逆牙疼,腹痛冷氣,腰脊痛疼,寒溼腳氣,遊風走氣,膝腿腳痠疼。
上16味為細末,同前藥在鍋內慢火化,不住手攪,待松、芸香勻後,下各味末藥,除麝香、黃丹,又下乳香、沒藥,急攪勻,滴水中試老嫩,然後傾入水中,手扯百餘遍,盛在瓷器內,出火氣,3日方用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五。
川山甲1兩,白膠香半兩,當歸(切)半兩,沒藥半兩,乳香半兩,血竭半兩(研),南星1兩半,黃柏1兩半(炒),黃丹1斤,清油2斤半,木鱉2兩(捶碎),赤芍藥3兩半,青柳枝(4指長)10莖。
惡瘡疼腫,惡癤。
上將前7味與油以文武火熬,候柳枝黑色住火,綿濾去滓,滴水中不散,入後5味攪令勻,候冷為丸,如彈子大,油紙裹盛,瓷器內收。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臻和尚方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九二)。
黃連3錢,蘆甘石(投黃汁煅7次)2錢,滑石2錢,輕粉2錢,麝3分,白丁香2分。
小兒斑痘眼疾。
煉蜜為丸,如手指大。
用時取乳汁調藥入熱湯,泡洗眼。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。
黃連(去須)半兩,蛀栗子(去殼)半兩,甘草根(銼)半兩,黃蜀葵花半兩,龍骨半兩,白及1分。
瘰癧瘻瘡久不愈。
上為細末,取榆窠上紅蟲3兩半,候幹,同為末;更入粉霜3錢同研勻。
每用藥3錢匕,入膩粉少許,取雞清調,攤帛上。先以口溫漿水洗淨,搵幹貼之,隔日易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六。
巴豆皮、楮實葉(同燒存性)各等分。
一切洩瀉痢不已,胃脈洪浮,反多日不已者。
上為末,熔蠟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5丸,煎甘草湯送下。脈微小者,立止。
《宣明論》卷十。
阿膠(明者)3-5片,冰片半分,麝香半分。
拳毛倒睫。
將阿膠用水煎濃成膏,候冷下片、麝,取起,以罐盛之。
每用時,用手蘸膏抹倒睫誇風瞼上。
《眼科全書》卷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