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芍藥6兩,黃耆2兩,甘草2兩,人參2兩,當歸2兩,半夏(洗)2兩,白茯苓2兩,熟地黃2兩,五味子2兩,阿膠(炒)2兩。
肺痿。心腎俱虛,勞嗽,唾中有紅絲,發熱,盜汗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3大錢,水1盞半,生薑12片,大棗3個,煎至9分。溫服,每日3次。
《雲歧子保命集》卷下。
白芍1錢,茯苓1錢,當歸1錢,貝母1錢,黃耆1錢,甘草5分,熟地2錢,棗仁1錢半,阿膠(蛤粉炒)1錢2分。
心腎俱虛,發咳2-3聲,無痰,遇夜即熱,熱已即冷,時有盜汗,四肢倦怠,體瘦食少,夜臥恍惚,或有血絲者。
合生脈散同煎服。
《證治匯補》卷五。
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當歸、芍藥、地黃、阿膠、紫菀各等分(又方有五味子)。
曾因提重傷筋,以致臂痛。
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《證治要訣類方》卷三。
地骨皮2兩半,前胡(去蘆)2兩7錢,荊芥2兩7錢,香附子(炒去毛)3兩6錢,蒼朮(浸,去皮,焙)3兩6錢,甘草(爁)3兩6錢,麻黃(去根節)4錢半,白芷4錢半,川芎2兩2錢半,桔梗(去蘆)7兩2錢,當歸7兩3錢半,肉桂(去粗皮)1兩3錢半,石膏9錢,陳皮(去白)1兩3錢,天仙藤2兩半。
五勞七傷,四時傷寒,山嵐瘴瘧,時行疫癘,心神煩躁,口苦舌幹,憎寒壯熱,頭疼鼻塞,腰腳痠倦,背脊強急,渾身疼痛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烏梅半個、入鹽同煎服。如要出汗,加蔥白、姜錢煎,連進3服。常服溼鹽酒調,熱鹽湯點亦得。
《局方》卷二(吳直閣增諸家名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