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味保元湯

《痘科類編釋意》卷三: 加味保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歸尾、赤芍(酒炒)、紅花、黃芩、黃連、連翹、升麻、防風、荊芥、牛蒡子。

功效主治

痘起發時漸漸變黑,已延一身,未至乾枯塌陷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入燒人糞1錢,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科類編釋意》卷三。

《回春》卷七: 加味保元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2錢,人參1錢,麥門冬(去心)2錢半,知母1錢半,梔子(炒)1錢半,甘草5分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結痂後虛煩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1劑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七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七: 加味保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豬苓、澤瀉、白朮(土炒)、黃耆(蜜炙)、赤茯苓、甘草(炙)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水泡,形大皮薄,內含一包清水,手足獨密,身面俱少。

使用方法

引用生薑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七。

《幼科直言》卷二: 加味保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黃耆、白朮(炒)、白芍(炒)、肉桂、甘草、糯米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色白漿清,虛寒甚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直言》卷二。

《醫學整合》卷二: 加味保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黃耆、肉桂、杏仁、五味炙草。

功效主治

氣虛作喘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整合》卷二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: 加味保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黃耆(蜜炙)、浮小麥、甘草(炙)、廣桂枝、白芍(炒)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起脹後,陽虛汗出,大汗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: 加味保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黃耆(炙)、甘草(炙)、當歸(酒洗)、白芍藥(炒)、麥冬(去心)、棗仁(炒,研)。

功效主治

痘症氣虛,養漿時,頂平清稀而煩躁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八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七: 加味保元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黃耆(蜜炙)、甘草(炙)、全當歸(酒洗)、白芍(酒炒)、木香(煨)、白朮(土炒)、官桂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氣血兩虛,痘瘡倒陷,漿色清稀不足,根腳淡白無暈,遍體形如豆殼,瘡皮皺而似結非結,至收靨時終不成痂。

使用方法

引用老米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