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珍散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六引《孟氏詵詵方》: 八珍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白朮1兩,粟米(微炒)1兩,白茯苓1兩,厚朴(姜制)1兩,益智1兩,黃耆2兩,甘草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無子,思慮過多,傷損脾氣,脾虛則不能制水,漏下五色,或只常下黃白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加生薑3片,棗子4個,同煎至8分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六引《孟氏詵詵方》。

《幼科直言》卷四: 八珍散

配方組成

鍋巴4兩(炒),山藥2兩(炒),白茯苓2兩,白扁豆2兩(炒),苡仁2兩,蓮肉2兩(去皮心),百合2兩(炒,春冬加,夏、秋不加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虛損,洩瀉疳疾,一切病後失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錢,量加白糖5分,白滾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直言》卷四。

《產寶諸方》卷一: 八珍散

配方組成

白朮1兩,人參1兩,蓮肉(去皮心)1兩,甘草(炙)1兩,白茯苓2兩,烏藥2兩,白扁豆2兩,熟地黃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產前產後脾弱血虛,心忪多困,盜汗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個,煎至7分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產寶諸方》卷一。

《袖珍》卷二引《聖惠》: 八珍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、木通(去皮)、滑石、粉草、瞿麥、山梔、黃芩、荊芥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大人、小兒小便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前薄荷湯調下,小兒減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》卷二引《聖惠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: 八珍散

配方組成

水銀(入鉛丹,點少水,研令星盡)1兩,栝樓根1兩,苦參(銼)1兩半,知母(焙)1兩半,鉛丹半兩,密陀僧(研)1兩,牡蠣(熬)1兩,黃連(去須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後,煩熱結成癰疽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水銀、鉛丹外,搗羅為細散,人水銀,鉛丹末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溫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。

《本事》卷二: 八珍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(去蘆)1兩,白朮1兩,黃耆(蜜水塗炙)1兩,山芋1兩,白茯苓(去皮)1兩,粟米(微炒)1兩,甘草(炙)1兩,白扁豆(蒸用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無故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、大棗,同煎至7分,日3-4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本事》卷二。

《咽喉經驗秘傳》: 八珍散

配方組成

薄荷1錢,兒茶8分,珍珠2分,硃砂1錢,甘草2分,牛黃1分,冰片1分,白靈丹1錢(煅)。

功效主治

口、舌、喉內結毒生瘡;廣瘡結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吹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咽喉經驗秘傳》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四: 八珍散

配方組成

白豆蔻仁(炒)1兩,石蓮肉(不去心,炒)1兩,白茯苓(炒)1兩,薏苡仁(炒)1兩,白扁豆(蒸)1兩,沉香(不見火)1兩,陳皮1兩(炙),甘草半兩(炒)。

功效主治

脾疼,不進飲食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用紙隔藥炒,勿令傷藥力。每服6錢重,水2盞,加生薑5片,煎8分,去滓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