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,玄胡1兩,苦楝1兩,檳榔,木香半兩。
婦人經事欲行,臍腹絞痛,痛經及血淋。
《保命集》卷下。
山梔、肉桂、澤瀉、豬苓、熟地、丹皮、山茱萸、黑附子、門冬。
下元冷憊,心火上炎,渴欲飲水;或腎不能扶養,常吐痰嗽,小便不利。
水煎服。
《女科萬金方》。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各1兩,黃耆1兩,甘草1兩,茯苓1兩,白朮1兩。
傷寒營衛俱虛,畏寒發熱,飲食減少,或病後血氣虛損,四肢不收,手足漸麻;婦人傷寒,汗下後,飲食減少,血虛者;營衛俱虛,畏寒發熱。
《元戎》。
白朮、人參、黃耆、茯苓、川芎、熟地黃、當歸、芍藥各等分。
心肺虛損,皮聚而毛落;血脈虛損,婦人月水愆期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-7錢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保命集》卷下。
人參1錢,白朮1錢,白茯1錢,歸身1錢,川芎1錢,白芍1錢,熟地1錢,黃耆(蜜炙)1錢,香附1錢,炙草5分。
經水色淡。
生薑、大棗為引。更常服地黃丸。
《萬氏女科》卷一。
當歸1兩,白芍藥1兩,熟地黃1兩,白朮1兩,人參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茯苓半兩,桂半兩。
血敗不止,面色無光。
上細切。
忌房色49日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兩,加生薑7片,水煎,食前服。
《雲歧子脈訣》。
當歸1兩,白朮1兩,人參1兩,乾薑1兩,附子(炮,去皮)半兩,白芍藥半兩,桂半兩,丁香3錢。
虛氣衝心,悶而不痛,手足冷,脈沉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兩,水煎,不拘時服。
《雲歧子脈訣》。
白芍5錢,山藥5錢,當歸1兩,熟地1兩,麥冬1兩,甘草5分,丹皮3錢,沙參3錢。
失血之後,不知節勞慎色,以致內熱煩渴,目中生花見火,耳內蛙聒蟬鳴,口舌糜爛,食不知味,鼻中乾燥,呼吸不利,怠惰嗜臥。
水煎服。
《辨證錄》卷八。
黃耆、茯苓、熟地黃、川芎、當歸、人參、菊花、白芍。
虛損血枯,上攻眼目澀痛。
每於半飢時溫服。
《銀海精微》卷下。
人參、甘草、白芍、白朮、當歸、乾薑、川芎、茯苓、熟地。
水煎服。
《宋氏女科》。
白芷1錢5分,羌活(上部身體不痛不用)2錢,砂仁2錢,桂皮(無寒不用)2錢,白朮2錢,香附2錢5分。
室女13-14歲行經,或行或痛,或發熱,身體不寧,口苦面紅,寒熱不定,頭目暈花。
分2帖。加生薑3片,蔥3根,水煎,空心熱服。
《女科旨要》卷一。
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白朮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地黃各等分。
痘瘡復起,漿膿如瘡疥。
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。
熟地、白芍、川芎、當歸、人參、白朮、廣皮、半夏。
經水過期而來,屬血虛者。
《女科切要》卷一。
人參3錢,白朮3錢,茯苓3錢,甘草1錢,陳皮1錢,芎1錢5分,當歸3錢,熟地黃3錢,白芍1錢5分。
曾孕十月而不產。
上作1服。以水1升,煮4合,日1服。
《產孕集》上篇引《回春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