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梁丸

《東垣試效方》卷二: 伏梁丸

配方組成

黃連(去須)1兩半,厚朴(去皮、姜制)半兩,人參(去蘆)5錢,黃芩(刮黃色)3錢,桂(去皮)1錢,乾薑(炮)半錢,巴豆霜5分,川烏頭(炮製,去皮)半錢,紅豆3分,菖蒲半錢,茯神(去皮木)1錢,丹參(炒)1錢。

功效主治

心之積,起臍上,大如臂,上至心下,久不愈,令之煩心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巴豆霜外,為細末,另研巴豆霜旋旋入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初服2丸,每日加1丸,2日加2丸,漸加至大便溏,再從2丸加服,食遠淡黃連湯送下,週而復始。積減大半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東垣試效方》卷二。

《清代名醫醫案精華·趙海仙醫案》: 伏梁丸

配方組成

洋參、於術、枳殼、制半夏。

功效主治

心之積在臍上,大如臂,上至心下

使用方法

醋泛為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清代名醫醫案精華·趙海仙醫案》。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引《養生必用》: 伏梁丸

配方組成

厚朴(生薑汁制)1兩,茯苓1兩,枳殼(麩炒,去瓤)1兩,白朮1兩,荊三稜1兩(炮),半夏1兩(湯洗7次),人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之積,起於臍下,上至心,大如臂,久久不已,病煩心,身體髀股皆腫,環臍而痛,其脈沉而芤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引《養生必用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○引《指南方》: 伏梁丸

配方組成

青皮(白馬尿浸3日,令軟透,切)3兩,巴豆15個(去皮,與青皮同炒幹,去巴豆不用),羌活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伏梁,脈大而散,時一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米飲送下。未知,加至2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○引《指南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