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敗毒散

《白喉全生集》: 人參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洋參(或用條參)2錢,防風(去蘆)2錢,白芷2錢,浙貝(去心)2錢,桔梗3錢,銀花3錢,殭蠶(薑汁炒)3錢,鼠粘3錢,荊芥1錢,人中黃1錢,蟬蛻7只(去頭翅足),皂角刺3針(煨)。

功效主治

白喉熱證尚輕;熱邪尚在表,白見於外關,或薄或小,淡紅微腫略痛,聲音響亮,牙關飲食稍礙,口乾,頭悶目脹,舌苔與小便微黃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白喉全生集》。

《局方》卷二: 人參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柴胡(去苗)30兩,甘草30兩,桔梗30兩,人參(去蘆)30兩,芎30兩,茯苓(去皮)30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30兩,前胡(去苗,洗)30兩,羌活(去苗)30兩,獨活(去苗)30兩。

功效主治

外感風寒溼邪,正氣不足,憎寒壯熱,頭痛項強,身體煩疼,無汗,胸膈痞滿,鼻塞聲重,咳嗽有痰,苔白膩,脈浮軟者。也用於瘡瘍、痢疾等病證初起,見有上述症狀者。傷寒時氣,頭痛項強,壯熱惡寒,身體煩疼。及寒壅咳嗽、鼻塞聲重;風痰頭痛,嘔穢寒熱。傷風、溫疫、風溫,頭目昏眩,四肢痛,憎寒壯熱,項強目睛疼。尋常風眩,拘倦。小兒噤口痢,毒氣衝心肺,食即吐逆。癰疽、療腫。發背。乳癰等證,憎寒壯熱,甚至頭痛拘急,狀似傷寒者。斑疹發熱、惡寒咳嗽等症。小兒風熱瘙癢,頑核毒瘡。腸風下血,色清而鮮,其脈又浮。痘毒壅遏,出不快,發不透。及靨後痘疔潰成坑,見筋骨者。時氣疫癘,嵐瘴鬼瘧,或聲如蛙鳴,赤眼口瘡,溼毒流注,腳腫腮腫,喉痺毒痢。外感風寒成痢者。暑溼風寒雜感,寒熱迭作,表證正盛,裡證復急,腹不和而滯下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注意事項

非夾表證不可用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、薄荷各少許,同煎7分,去滓,不拘時服,寒多則熱服,熱多則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二。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: 人參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赤苓、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薄荷、枳殼、川芎、桔梗、連翹、金銀花、白芷各等分,甘草、牛蒡、防風、荊芥、乳香、沒藥減半。

功效主治

餘毒癰腫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。

《異授眼科》: 人參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前胡、薄荷、羌活、桔梗、枳殼、陳皮、川當歸、川芎、半夏、茯苓、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生地。

功效主治

體虛脾弱,酒色過度,致目暴發赤腫,沙澀難開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異授眼科》。

《痘疹全書》捲上: 人參敗毒散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桔梗、人參、白茯苓、枳殼、甘草、川芎、升麻、葛根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發熱,腰痛;兼治疫癘之氣。

使用方法

水1盞,生薑為引,煎7分。入竹瀝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全書》捲上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