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中白散

《幼科金針》卷下: 人中白散

配方組成

人中白1兩,兒茶5錢,柏末3錢,薄荷5錢,月石5錢,川黃連2錢,冰片4分,枯礬5分,青黛5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走馬疳。積熱奔湧上焦,牙齦腐爛,流涎臭穢,以致齒落者。痔瘡,膿耳,男婦腿上傷、手臁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密貯瓷瓶。

使用方法

用時先將鹽梅湯或金汁攪口,次吹藥患處,取涎流出,其毒自解;如涎咽入腹中,大便必瀉,其毒愈熾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金針》卷下。

《古方匯精》卷二: 人中白散

配方組成

真青黛1錢,硼砂1錢,人中白1錢,粉兒茶1錢,元明粉5分,馬勃5分,龍腦5分,薄荷葉5分,梅花冰片2分。

功效主治

口舌糜爛;走馬牙疳,咽喉腫痛,牙床腐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擦之;咽喉病,以蘆管吹之,日3次,夜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方匯精》卷二。

《玉案》卷三: 人中白散

配方組成

人中白2兩,黃柏5錢,知母5錢,青黛5錢,甘草5錢。

功效主治

五心煩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滾白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三。

《玉鑰》捲上: 人中白散

配方組成

白霜梅2錢,人中白5錢(火煅),枯白礬2錢,大梅片2分。

功效主治

走馬牙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韭根、蘿茶煎濃汁,乘熱以雞翎蘸洗患處,去淨腐肉見鮮血,再敷此藥。若爛至咽喉者,以蘆筒吹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鑰》捲上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: 人中白散

配方組成

人中白1分,蘆薈半兩,麝香半分,蝦蟆半兩(塗酥,炙焦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無辜疳氣,寒熱積滯不化,腹肚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空心及晚後用熱水調下。服後當下惡物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: 人中白散

配方組成

人中白(煅)1兩,枯礬2錢,黃柏末5錢,黃連末3錢,冰片1分,蠶蛻紙(火煅)3錢。

功效主治

痘後口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九: 人中白散

配方組成

人中白(煅)2錢,雄黃8分,冰片4分,硼砂1錢,青黛1錢,兒茶1錢。

功效主治

痘後餘毒未解,上攻牙齒,致生牙疳。初起口臭齦腫,牙縫出血,尚覺疼痛;甚則色黑腐爛,牙齒脫落,穿腮破頰,牙縫出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搽敷患處。並內服清毒涼血飲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九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三十: 人中白散

配方組成

人中白(醋淬)。

功效主治

閃挫跌撲,傷骨極重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5分,酒送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三十。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一: 人中白散

配方組成

人中白、蘆薈、使君子肉、龍膽草、川連、五靈脂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痘後走馬牙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蒸餅為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一。

《醫學正傳》卷二: 人中白散

配方組成

人中白2兩,黃柏(鹽酒拌炒褐色)5錢,生甘草5錢,青黛5錢。

功效主治

陰虛火盛,及五心煩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童便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正傳》卷二。

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 人中白散

配方組成

人中白(溺壺者佳,煅紅)2兩,孩兒茶1兩,黃柏6錢,薄荷6錢,青黛(各末)6錢,冰片5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口疳、走馬疳及牙齦腐爛黑臭者;葡萄疫而牙根腐爛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溫湯漱淨,吹藥疳上,日用6-7次。吹藥後涎從外流為吉,內收涎毒入裡為兇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

《保嬰撮要》卷十八: 人中白散

配方組成

人中白(煅)1兩,黃柏(炒黑)2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痘後患口疳,延蝕牙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搽口內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嬰撮要》卷十八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十七: 人中白散

配方組成

人中白(新瓦上焙乾)。

功效主治

衄血,至5-7日不止者。

使用方法

入麝香少許,溫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十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