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虎丹

《同壽錄》卷四: 五虎丹

配方組成

火消1兩(研細),明礬1兩(研細),水銀1兩(同消、礬和勻,研細),硃砂3錢,硼砂1錢。

功效主治

瘡毒久不收口,併成管多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和勾,入有耳廣鍋內,先憂火熔化冷定,用大碗1只蓋鍋上,以石膏、鹽泥封固碗口,先以憂火1炷香,次以武火1炷香,次以文火1炷香,煉畢取起冷定,緩緩開封收取丹藥,加冰片1錢,細研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用以去管,將紙捻裹藥,打入提膿,漸漸自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同壽錄》卷四。

《中醫面板病學簡編》: 五虎丹

配方組成

水銀62g,白礬62g,青礬62g,牙消62g,食鹽31g。

功效主治

面板癌。癰疽疔瘡,慢性瘻管,淋巴結核等需要腐蝕脫落者。

注意事項

不可口服。

使用方法

先將水銀與礬磨研,以不見水銀為度,再將餘藥加入共研細末。將上藥末置入小鐵鍋內,蓋大碗1只,用泥土密糊封閉,文火煉2-3小時,待冷卻,輕輕除去泥土,將碗取出,碗底附著如霜之白色結晶,即為五虎丹。糊劑:五虎丹結晶體18g,熔鍊0.5g,紅娘0.5g,斑蝥0.5g,羊金花粉1g,用漿糊調成糊狀,粘塗腫塊上面,以普通膏藥貼之;釘劑:藥物份量同上,用米飯賦形。搓成兩頭尖的梭狀條,每支長2~3cm,重0.65g,陰乾,用時插入癌組織。腫塊脫落壞死後,改用紅升丹細粉末撒佈,貼膏藥至瘡面癒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醫面板病學簡編》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二十二: 五虎丹

配方組成

雄黃、菖蒲、艾葉尖、硃砂不拘多少,蜈蚣1條。

功效主治

無名腫毒。

使用方法

5月5日午時配合,研細敷搽,即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二十二。

《外科真詮》捲上: 五虎丹

配方組成

明雄5錢,石菖蒲3錢,蜈蚣2條,硃砂5錢,元寸1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瘡毒初起。

炮製方法

先將硃砂放鍋內,用火消3錢炒至黑色,同雄黃研末,再將餘藥末乳,收貯聽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真詮》捲上。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: 五虎丹

配方組成

當歸3兩5錢,天南星(炙)3兩5錢,紅花3兩5錢,白芷2兩4錢,防風3兩5錢。

功效主治

跌打損傷,瘀血不散,紅腫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過羅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黃酒調服;外敷,黃酒調敷腫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
《綱目拾遺》卷三引《草寶》: 五虎丹

配方組成

草烏1兩(去皮,薑汁拌曬,隔紙炒),山脂麻1兩(燒酒拌曬,炒),雄黃1兩(水飛),血竭1兩(箬葉上烘烊),穿山甲1兩(砂炒)。

功效主治

風痺跌撲,腫毒初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為丸如芥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分,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綱目拾遺》卷三引《草寶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