硫黃1兩,雄黃2兩,硃砂3兩,雌黃4兩,倭鉛4兩,黑鉛4兩。
諸瘡,癬疥,楊梅毒。
陽城罐內升打,火候文三武四,為細末,似銀砂,椒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、黃連為衣。
每服2錢,症小1錢,芝麻漿送下。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。
南鉛2兩,北鉛2兩,雌黃2兩,雄黃2兩,倭硫黃5錢。
一切諸風痰疾,反胃、哮嗽、齁喘老痰、瘻管,諸痿痺,蟲積、陰毒,小兒急、慢驚風。
先將雌、雄、硫三味研細,再入南北二鉛熬化,候冷,打成2盞,入前藥在內,上覆1盞,入陽城罐內,石膏、鹽泥封固,上仰一鐵盞,入八方爐中,先文後武火升之,盞內添水勿令幹,候線香五炷,其藥即升於盞上,候冷,絹埋3日,取出研細,用大紅棗蒸熟,去皮核,搗如泥,與藥等分為丸,如粟米大。
大人每服3分,小兒半分。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引《紅蓼山館經效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