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5錢,五味5錢,故紙5錢,白朮5錢,吳萸1錢2分半,巴戟5錢,山藥7分半(姜炒),茯苓7分半,肉蔻5錢,龍骨2錢半。
脾腎瀉。
酒糊為丸服。
《嵩崖尊生》卷九。
茯苓5兩,人參3兩,麥門冬1升(去心),青竹茹1升,生薑屑6兩。
積熱在胃,嘔逆不下食,服生蘆根飲未能全除者。
上為末,蜜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忌酢物。
初服15丸,煎蘆根飲送下,1日2次。稍加至30丸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六。
桂1兩(去粗皮),訶黎勒皮1兩,檳榔(銼)1兩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乾薑3分(炮)。
胸痺,心下堅痞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溫酒或薑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一。
硫黃2兩,消石2兩(2味垍器內,用文武火熬熔,拌和勻),五靈脂2兩,陳皮2兩,青皮2兩。
小兒一切病。
上為細末,水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10丸,米飲送下。大人亦可服。
《雞峰》卷二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