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皮、杏仁、黃連、甘草、防風、當歸須各等分,滑石少許。
昏膜。
上為末。
水1盞,煎至半盞,去滓,時時帶溫洗。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。
蕤核仁20枚(碎),苦竹葉1把,細辛半兩。
目赤痛。
上3味,以水3升,煮取半升以洗眼,1日3-5次。
《外臺》卷二十一引《集驗方》。
歸尾1錢,黃連1錢,赤芍5分,防風5分,杏仁4個,銅綠1分。
目赤暴發作,雲翳瘀痛不可忍者。
用水半碗,乳汁少許,入藥泡,連碗入滾水內,頓熱洗。
《便覽》卷一。
桑條。
內外障翳膜赤脈昏澀。
於二三月間採嫩者,曬乾,淨器內燒過,令火自滅成白灰,細研。
每用3錢,入瓷器或銀器中,以沸湯泡打轉,候澄,傾清者,入於別器內更澄,以新棉濾過極清者。置重湯內令熱,開眼淋洗,逐日1次。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。
銅綠半斤,爐甘石1斤,黃連、黃芩、黃柏各等分。
昏膜。
將前2味同研細末,羅過,將後3味濃煎,調末為丸。
臨時用冷水浸開洗之。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。
皮消1兩,杏仁(去皮尖)3分,銅綠3分,明礬3分,側柏葉3錢,甘菊花3錢,桑白皮5錢。
內障,外障,暴赤眼,眵淚,昏花,翳膜。
河水5碗,煎至2大碗,置銅盆內,洗眼及眉稜骨、兩太陽,涕出即爽然矣。日夜不拘次數。1服冬可半月,夏10日。
《廣筆記》卷三。
黃連、秦皮、燈心、大棗各等分。
嬰孩胎受熱毒,生下兩目不開。
上用竹筒煎湯,洗眼。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