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姜丸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六: 二姜丸

配方組成

乾薑、良姜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痺疾,發寒熱似瘧;亦治瘧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同炒黃,為細末,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煎楊柳湯,空心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六。

《醫學啟源》卷十一: 二姜丸

配方組成

良姜3兩,乾薑(炮)3兩。

功效主治

痼冷,腹痛脈遲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啟源》卷十一。

《百一》卷五引姚醫方: 二姜丸

配方組成

乾薑2兩,陳皮(去白)2兩,良姜1兩,青皮(去白)1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70丸,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五引姚醫方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二: 二姜丸

配方組成

白姜(炮)、良姜(壁土炒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虛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豬膽汁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40丸,遇發前,空心酒吞下。如此2服而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二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: 二姜丸

配方組成

良姜(薄切片,炒)1兩,乾薑(炮,洗,颳去皮)1兩,烏梅肉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髒寒,大便血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煮稀陳米粥為丸,如綠豆大,候幹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0丸,食前溫水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。

《雞峰》卷十八: 二姜丸

配方組成

良姜1兩,乾薑1兩,青皮1兩,陳皮1兩,半夏1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薑汁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八。

《局方》卷三(吳直閣增諸家名方): 二姜丸

配方組成

乾薑(炮)、良姜(去蘆頭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脾疼痛;一切冷物所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妊娠婦人不宜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至20丸,食後橘皮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三(吳直閣增諸家名方)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