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烏2兩,草烏2兩,烏梅2兩,何首烏2兩,杜烏藥2兩,烏豆1升(炒),晚蠶沙1兩,豬牙皂角1兩(炙,去皮弦),蔓荊子(或加木鱉子)。
雜病腳氣。
酒、醋浸1宿,焙乾作末,酒糊為丸。
《永類鈐方》卷七。
草烏(去皮臍,生用,切作大塊)2兩,何首烏(作大片,忌鐵器)2兩,烏藥(細切)2兩,川烏2兩,烏梅50個(捶碎),黑豆半斤(揀,洗淨),豬牙皂角2兩(去皮,切作半寸)。
風溼寒痺,癱疾,風溼腰痛,腳氣。
上用無灰酒2升,米醋2升,同上藥1處,裝於瓷瓶內,浸2宿,用文武火煮,約存1升藥汁,取出焙乾,為細末,仍用藥汁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;或藥汁少,益以酒醋。
每服50-70丸,空心鹽湯送下,病在上食後,病在下食前,酒吞;腳氣,木瓜湯送下,小瘡瘍數服效,與活絡丹相間服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五引《仁存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