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連(去須)1兩半,白茯苓半兩,白芍半兩,阿膠半兩(杵碎,慢火炒如珠子白色,別杵為細末)半兩。
熱痢下重,膿血疼痛,腹中痛不可忍。
上為細末,斟酌米醋多少,熬膠得所,和勻,入臼杵萬下,眾手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自20丸為始,止於50丸,食前以米飲送下,每日2-3次。以知為度,未知加藥。更丸一等如黃米大,與小兒服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九引《養生必用》。
黃連3錢,阿膠(炒)2錢,白茯苓1錢,當歸1錢,木香1錢。
小兒赤痢。
上為細末,水為丸。
米飲送下。
《育嬰秘訣》卷三。
黃連1兩,阿膠1兩。
陰虛暑溼積熱,赤白下痢,裡急後重,腸紅膿血,熱毒內蘊,酒熱傷肝,心煩痔漏。口燥煩渴。
上為丸。
每服2錢,以炒米湯送下。
《飼鶴亭集方》。
黃連1兩,阿膠1兩(炒),砂仁1兩,當歸1兩,白朮1兩,乾薑(炒)1錢5分,枳殼(炒)5錢,炙甘草3錢。
妊娠下利赤白,腸鳴後重,穀道疼痛。
上為末,加鹽梅肉3兩,入少醋,同杵為丸。
以陳米湯送下。
《廣嗣紀要》卷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