麋茸丸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六引《聖惠》: 麋茸丸

配方組成

麋茸2兩(去毛,塗酥,炙微黃),膃肭臍(酒洗,微炙)1兩,巴戟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肉蓯蓉(酒浸1宿,颳去粗皮,炙幹)1兩,石斛1兩(去根,銼),澤瀉1兩,遠志(去心)1兩,山茱萸1兩,續斷1兩,天麻1兩,五味子1兩,酸棗仁(微炒)1兩,茴香子(微炒)1兩,柏子仁1兩,桂心3分,白茯苓3分,蛇床子3分,菟絲子1兩(酒浸1宿,曬乾,別搗羅為末),杜仲(去粗皮,炙微黃,銼)3分,枳殼(茯炒微黃,去瓤)3分,芎半兩,當歸半兩,萆薢(銼)半兩,牛膝1兩半(去苗),漢椒半兩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出汗,揀淨)。

功效主治

虛損,風冷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六引《聖惠》。

《洪氏集驗方》卷三: 麋茸丸

配方組成

麋茸(火燒去毛,簿切酥塗,炙)4兩,當歸(去蘆,酒浸1宿,焙乾)2兩,鹿茸(火燒去毛,薄切,酥塗,炙)2兩,鹿角膠(麩炒)2兩,大黑附子(炮,去皮臍)2兩,沉香2兩(不見火,好者),肉蓯蓉(酒洗,薄切,焙乾)3兩,牛膝(去蘆,酒浸1宿,焙乾)2兩,熟乾地黃(酒洗,焙乾)3兩,赤石脂1兩(真者),破故紙(酒浸1宿,炒)2兩(一方有麝香2兩),陽起石1兩半(夜間用瓷罐子盛,以酒2升,煮1宿,水洗焙乾,乳缽研如粉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風虛勞冷,一切諸痰。或風寒邪氣留滯經絡,氣血冷澀,不能溫潤肌膚;或風寒客於腹內,則脾胃冷弱,不能g消水谷;或腸虛受冷,大便時洩;或子髒挾寒,月水不調,乍多乍少,或月前,或月後,或淋瀝不斷或閉不通,百節痠疼,頭頂作痛,相應臍、腹、腰、腿痛,(??)不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用酒、蜜各等分,熬成稠膏子,搜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絕忌羊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粒,漸加40-50粒,溫酒、鹽湯吞下,空心、日午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洪氏集驗方》卷三。

《本事》卷二: 麋茸丸

配方組成

麋茸1兩(治如鹿茸,無麋茸以鹿茸代),舶上茴香半兩(炒香),菟絲子(酒浸曬乾,用紙條子同碾取末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經虛,腰痛不能轉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羊腎2對,法酒煮爛,去膜,研如泥,用上藥為丸,如梧桐子大,陰乾如腎膏,少入酒糊佐之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空心溫酒、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本事》卷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: 麋茸丸

配方組成

麋茸(酒浸,去毛,炙黃色)1兩半,肉蓯蓉(酒浸,去皴皮,焙乾)1兩半,菟絲子(酒浸1宿,別搗)3分,巴戟天(去心)半兩,牛膝(去苗,酒浸,銼碎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甘草(炙,銼)1兩,山茱萸半兩,枸杞子3分,五味子3分,乾薑(炮)3分,人參3分,赤石脂1兩,柏子仁(微炒)3分,澤瀉3分,細辛(去苗葉)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3分,遠志(去心)1兩半,枳殼(麩炒,去瓤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熟乾地黃(焙)3分,石斛(去根)3分,山芋3分,白朮3分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脫營,氣血消奪,形體日減,少氣失精,多驚健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溫酒送下,漸至3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: 麋茸丸

配方組成

麋茸3兩(去毛,塗酥,炙微黃),雄蠶蛾(隔紙微炒)1兩,桂心1兩,桑螵蛸(微炒)1兩,遠志(去心)1兩,菟絲子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為末)1兩,陽起石(酒煮半日,細研,水飛過)1兩,肉蓯蓉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1兩,鍾乳粉1兩,山茱萸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蛇床子1兩,黃耆(銼)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下元虛冷,五勞七傷,陽氣衰弱,腰腳無力,虛勞羸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陽起石等,都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: 麋茸丸

配方組成

麋茸2兩(去毛,塗酥,炙微黃),肉蓯蓉2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薯蕷1兩,菟絲子2兩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為末),石斛1兩(去根,銼),桂心1兩,熟乾地黃1兩,巴戟1兩,牛膝1兩(去苗),山茱萸1兩,枸杞子1兩,五味子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赤石脂1兩,柏子仁1兩,澤瀉1兩,白茯苓1兩,遠志1兩(去心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服4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: 麋茸丸

配方組成

麋茸2兩(去毛,塗酥,炙令微黃),鹿茸1兩(去毛,塗酥,炙微黃),幹熟地黃2兩,牛膝2兩(去苗),人參1兩(去蘆頭),白茯苓1兩,桂心1兩,五味子1兩,巴戟1兩,菟絲子1兩(酒浸3日,焙乾,別搗為末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令幹),漢椒半兩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,去汗),山茱萸1兩,薯蕷1兩,車前子1兩,遠志1兩(去心),蛇床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不足,腎臟傷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取白羊腎10只,去筋膜,細切爛研,用好酒5升,慢火熬成膏,入前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六: 麋茸丸

配方組成

麋茸(去毛,酥炙)2兩,枸杞子3兩,茯神1兩半,人參1兩半,乾薑(炮)2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遠志(去心)3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取地黃汁1升,和搗令勻,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服10丸,食前鹽酒送下,加至2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