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黛1錢,硃砂1錢,蘆薈1錢,蟾酥1錢,麝香半錢,蜣螂1枚,蛇皮(項後)4寸。
疳積。
上為末,水化酥丸,如粟米大。
每服2丸,倒流水送下。
《準繩·幼科》卷八。
乳香1錢,信1錢,輕粉1錢,青黛2錢。
走馬牙疳,蝕損腐爛。
上為末。
油調,新筆付紙上陰乾,每用少許放患上,以白紙封之。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四。
青黛2錢,砒1錢,粉霜半錢,輕粉半錢,麝少許。
走馬牙疳,蝕損腐爛。
上為細末,旋入小油,研如稀糊,塗之手夾紙上,重迭研之。
每用量患大小剪貼之,仍以白紙封護。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七。
信砒1兩,乳香1兩,輕粉1兩,粉霜1兩,巴豆1兩(同研),龍腦半字,麝香半字,青黛2錢(同研),黃蠟3錢。
周身中外陰陽不調,氣血壅滯,變生百病,乃至虛羸睏倦,酒食內傷,心腹滿塞急痛,或酒積,食積,癥瘕積聚,痃癖堅積,中滿膈氣,食臭酸醋,嘔吐翻胃;或膈癉消中,善食而瘦,或消渴多飲而數小便;或腸風下血,痔瘻癢痛;或胃癰疢,或遍身癰疽惡瘡,或瘡毒已入於裡,腹滿嘔吐,或成瀉痢,或出惡瘡息肉,或下痢腹痛;或一切風氣,肢體疼痛;及中風偏枯,或痰逆生風痰涎嗽;兼產後腹疼及小兒疳疾,諸風潮搐。
上為細末,熔蠟入蜜半錢為丸,如綠豆至小豆大。
先服小丸1丸,淨器盛水送下。病在上,食後服;病在下,食前服;病在中,不拘時候。
《宣明論》卷七引《信香十方》。
水銀1錢,青黛1錢,蠍4個(全者),輕粉、麝香各少許,巴豆7粒(去油),棗子10個(去皮核,同水銀入缽內研如泥)。
驚積。
上將棗肉、水銀一處為膏,丸如綠豆大。
1歲1丸,金銀薄荷湯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吉氏家傳》。
白附子1分,烏蛇梢肉(酒浸1宿,焙乾)1分,幹蠍梢1分,天麻1分,青黛(研)1分,川附子1枚(炮,去皮臍),麝香1錢,天竺黃(研)1錢。
吐利生風,變成慢驚。急慢驚風,身體強,涎潮昏塞。
上先將烏蛇梢肉等5味為細末,次入青黛、麝香、天竺黃3味拌勻,煉蜜成膏,如皂子大。
煎人參、薄荷湯化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張渙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