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金丹

《本事》卷四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硫黃1兩(研),水銀8錢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吐瀉不止,及轉筋諸藥不效者。一切吐逆。

炮製方法

上2味銚子內炒,柳木篦子不住攪勻,更以柳枝蘸冷醋頻頻灑,候如鐵色,法如青金塊方成,刮下再研如粉,留少半為散,餘以粽子尖3個,醋約半盞,研稀稠得所成膏為丸,如雞頭子大,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煎丁香湯磨化下,熱服。如服散子,丁香湯調下1錢。傷寒陰陽乘伏,用龍腦冷水磨下,1日2-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本事》卷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三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五靈脂半兩,豆豉半兩,生杏仁4枚,生半夏4枚,生巴豆2枚,生礬1錢半,白礬1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涎喘嗽,胸脅刺痛.久積痰飲,痞塞噎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.煉蜜為丸,如豌豆大。青黛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菜葉裹,食後、臨臥以溫齏汁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三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五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雄黃(末)1錢,硃砂(末)1錢,鐵粉2錢,乳香(末)1錢,南星(末)2錢,蠍(微炒)2錢,輕粉3錢,青黛3錢,麝香1字,花頭蛇1條(酒浸1宿,取肉,焙)。

功效主治

急慢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梨汁和劑,分三等丸之:如黍米、麻子、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量兒大小與之1丸,薄荷水送下,煎金銀湯亦得,無梨汁用薄荷汁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五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五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水銀1兩,硃砂1兩,硫黃1兩,黃丹1兩,鉛粉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冷血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件藥於銚子內,先下硫黃,消成汁,即下硃砂、水銀,結為沙子,候冷,下黃丹、鉛粉同細研,入一瓷葫蘆中,密固濟,以小火養,從旦至午加火,4斤一斷,候火三分減二,放冷,取出,其藥已青紫色,細研,以紙襯,攤子潤地,一復時,出火毒後,用赤箭脂汁,調麵糊為丸,如豌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空心以酸棗仁煎酒送下。初服須要出汗,即加薄荷汁、生薑汁、白蜜各半匙同服,厚蓋取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雌蟾3枚(仍以端午日午時取之,用繩子系雙腳稍寬得所,勿令損傷,以胡黃連1寸許,當心以線系一半,令入蟾口中,須系令定倒懸之,以生銅器盛取蟾涎,至黃昏卻解放,勿傷損,只取其涎。其蟾肚下有斑點者是雄,不堪用,白淨者是雌蟾也。),蘆薈1分,人糞1分,蟬殼1分,豬牙皂莢1分,雄黃1分,青黛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一切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件藥用瓷瓶1個,納藥入瓶中,密蓋瓶口,黃泥固濟,候幹。以炭火燒之令通赤,去火候冷,打破瓶,取藥細研為末,用蟾涎並麝香1分,和研令勻,丸如綠豆大,用生銅盒子盛之。

使用方法

如有小兒患一切疳,先令暖漿水浴,以軟帛子拭乾後,便以溫水下5丸,量兒大小加減服之。若藥幹,便以乳汁浸,化破與服,須臾似醉勿怪,此是藥力。如蟾涎較少和藥較硬,即更添入乳汁相和,同研為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九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(去心)1兩,麥門冬1兩,天麻1分,全蠍(大者)5個,牙消2錢,天竹黃2分,硼砂1錢,雄黃1錢,白附子2錢,紫粉4錢,辰砂1錢,片腦子半錢,生麝香半錢,金箔10片,銀箔10片,水粉1兩。

功效主治

大人、小兒譫語,舌生白苔,痰盛氣壅,煩渴引飲;及時行熱極生風,並時行熱疫,發熱如火,連日不愈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另研腦、麝、辰砂、水粉、金銀箔,同前藥末入白麵2兩,水為丸,以靛花為衣,如箸頭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丸用麥門冬、生地黃、燈心、薄荷煎湯磨化服。合時加甘草、人參尤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九。

《博濟》卷五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巴豆2兩(先去心膜皮,用頭醋煮之,幹,更用硫黃煮一伏時,取出不用硫黃,杵二三百杵,研如膏),木香半兩,青橘皮(去瓤)半兩,吳茱萸半兩,附子(一半生,一半熟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氣痛,背痛,五種瘧疾,咳嗽,一切風冷,痢疾,大便不通,婦人血氣痛,赤眼,血汗,中毒,赤白帶下,霍亂,腹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巴豆膏,煉蜜3兩,入青黛半兩,研細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至10丸。服餌如後:丈夫遠年氣疼,醋湯送下;丈夫背氣痛,橘皮湯送下;五般瘧疾,艾湯送下;咳嗽,杏仁湯送下;一切風冷,柳枝湯送下;痢疾,烏梅湯送下;大便不通,大麻子湯送下;心痛,胡椒湯送下;婦人血氣不通,當歸湯送下;赤白痢,黃連湯送下;赤眼,梔子湯送下;血汗,蔥湯送下;中毒,桔梗湯送下;赤白帶,芍藥湯送下;霍亂,木瓜湯送下;水瀉不止,米飲送下;宣轉,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丹砂、水銀、胡粉、雌黃、曾青、白礬、鉛丹、硫黃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癱瘓,口眼斜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細末,用固濟瓶子1個,先入丹砂,次入硫黃,次入水銀,次入曾青,次入鉛丹,次入胡粉,次入雌黃,次入白礬,遞相蓋之如法,固濟瓶口,候幹入爐,漸漸以四兩火養一復時,即以半斤火煅之,令通赤,漸漸退火,以溼黃泥罨之,待冷取出藥,於地上出火毒,更以白殭蠶末、幹蠍末、鉛霜等分,研和令勻,粟米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空心薄荷湯送下;或溫酒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九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青黛4兩,甘草(生,取末)2兩,蟬蛻(取末)1兩,麝香(研)1分,牛黃(研)1錢半,龍腦(研)1錢半,丹砂(研)1分,龍齒(為末)半兩,天竺黃(為末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驚熱不安,大人煩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膠飴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1丸分作4服,小兒驚啼,薄荷湯研服,兼塗頂及手足心;大人煩躁,每服1丸,新汲水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九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八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晉礬(生)3兩,半夏(生)3兩,焰消2兩,天南星(生用)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痰壅嗽,咽膈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青黛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後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八。

《活幼口議》卷十九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水銀1錢,硫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陰陽二氣不均,霍亂吐逆。伏熱吐瀉,並諸般吐逆不定。

炮製方法

上和研,令水銀不見星,只作墨色,取生薑汁作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20丸,淡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幼口議》卷十九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一引《譚氏殊聖》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珍珠(末)2分,石燕(末)3錢,自然銀(末)3錢,青黛3錢,滑石3錢,續隨子200粒(去皮,研末用之),蝸牛27個(去殼用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疝氣,腎疳,遍身瘦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膠清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冷茴香湯送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一引《譚氏殊聖》。

《博濟》卷三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真銅青1兩,蕤仁(以水浸,去皮尖,與銅青一處浸2宿,去水,爛研)1兩,生犀(淨水磨,紙上飛過)1兩,珍珠母(以水磨,控幹)1兩,生龍腦(細研)半錢,海螵蛸(水飛過)半錢,白丁香(以水研,飛過,去滓,控幹)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丈夫、女人一切風毒上攻,眼目赤腫昏澀,時發癢疼;或緣眶赤爛,冷淚頻多;及氣毒上攻,外障翳膜,赤筋瘀肉;小可暴赤眼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末,將銅青與蕤仁同殺研如糊,次入白丁香研,次入下3味,後又殺研令勻細,用細香墨濃研汁,於淨器中相度和熟為度,丸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丸用兒孩子乳汁化點之,餘者且以紙蓋,如點時幹,再入乳汁化之。未用者,常以生腦子養在瓷器中存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三。
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四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硫黃、水銀、木香(末)。

功效主治

反胃,心下牢大如杯,朝食則暮吐,春食則朝吐,關脈弦緊。

炮製方法

上將硫黃、水銀2味同研,令不見水銀星為度,合木香再研,用生薑汁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食後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四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《聚寶方》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使君子2枚(白麵1匙,和作餅子,通裹,燒面熟,去面取之),蘆薈1分(研),青黛1錢,麝香1錢,膩粉3錢,白麵3錢,蠍梢14個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、慢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香墨水為丸,作30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薄荷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《聚寶方》。

《三因》卷十二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杏仁(去皮尖,牡蠣煅取粉,入杏仁同炒黃色,去牡蠣粉不用)1兩,青黛1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虛壅,咳嗽喘滿,咯痰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黃蠟1兩熔為丸,如彈子大,壓扁如餅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中日柿1個,去核入藥在內,溼紙裹煨,約藥溶方取出,去火毒,細嚼,糯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十二。

《幼科指掌》卷四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人中白5錢,青黛、枯礬3錢,冰片3分。

功效主治

走馬牙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馬鞭草搗汁拌藥末曬乾,重研。

使用方法

先以鹽水洗出血,拭淨搽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指掌》卷四。

《簡明醫彀》卷三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水銀1兩,硫黃5錢。

功效主治

翻胃及一切寒熱嘔吐,百藥不效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同研至不見星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濃生薑、陳皮湯調下,未止再服。屬寒者2錢,薑汁酒熱調服,厚被蓋出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簡明醫彀》卷三。

《活人心統》卷一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半夏2分,南星2分,牙消8分,青黛1分,白礬1分半。

功效主治

喘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薑汁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淡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人心統》卷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○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定粉、龍腦、白丁香(加麝香用之佳)。

功效主治

乳癖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五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黃連半錢,黃柏2錢(生),青黛2錢,巴豆14粒(去皮心油膜,別研),全蠍2枚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慢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黍米大,作餅子。

使用方法

金銀、薄荷湯化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五六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川烏頭(炮)、草烏頭(炮)、巴豆(去皮油)、乾薑(炮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疳瘡,膈氣,口吐酸水,諸風氣,疥癬,胸膈內痛,砂淋,大小便血,陽毒、陰毒傷寒,夜尿多,心熱脹,肺氣喘息,胃氣不和,溺血塊,舌瘡,腸風,宿食,咽喉痛,瘧疾,眚目,暑氣,眼疾等一切諸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青黛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。若疳瘡,黃連湯送下;一切膈氣,木瓜湯送下;口吐酸水,生薑湯送下;諸風氣,防風湯送下;疥癬,薑湯送下;胸膈內痛,杏仁湯送下;一切砂淋,瞿麥湯送下;大小便血,大黃湯送下;陽毒傷寒,麻黃湯送下;陰毒傷寒,蔥白湯送下;夜多小便,吳茱萸湯送下;心熱脹,金銀花湯送下;肺氣喘息,紫蘇湯送下;胃氣不和,鹽湯送下;溺血塊,豉湯送下;舌上瘡,柳枝湯送下;腸風發痛,五靈脂湯送下;宿食不消,米湯送下;咽喉痛,薄荷湯送下;瘧疾,桃心湯送下;眚目,夜明砂湯送下;暑氣,井花水送下;眼疾,米泔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五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三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1兩,人參2錢半,半夏1兩半,款冬花3錢,杏仁2兩(去皮尖),螺青半錢,百藥煎2兩,五味子5錢,殭蠶2個,白礬半錢,訶子5錢,皂角1兩。

功效主治

哮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薑汁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臨臥清茶送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三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二引茅先生方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滑石(末)2錢匕,白丁香(羅過)2錢匕,天南星2錢匕,青黛(羅過,平錢滿挑)2錢,輕粉2錢,水銀2錢(先以錫2錢於銅銚內煮熔,便以水銀拌和,瀉出於地,冷用),川巴豆(去皮心膜)72片(無缺損者,井花水浸1宿,懸當風處吹乾,爛研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諸積,小兒瘡疹病後,餘毒未清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同拌合,用軟飯為此○大。巴豆不出油。

使用方法

依形證用湯使下項:傷寒後取積痰,煎蔥湯送下;取疳蟲,用牛肉炙汁送下;驚風,肚中緊硬,面青黑,金銀薄荷、蔥湯送下;因傷著肚中及腹皮上,微熱肚脹,夜間作熱,似疳又不是疳,面青黃色,眼微黃,此肚中有積,用皂角子2-7粒,灰內煨過,用水1盞,煎至半盞送下;有積作瀉,魚酢湯送下;積氣,炒茴香湯送下。凡下此藥,週歲14丸;3歲18丸;7歲24丸。須是四更初下,至天明通下積來。盡時,可依形證候下藥補之。臨吃此藥,恐先吐下些涎來,亦不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二引茅先生方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四引《傅氏活嬰方》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輕粉1字,天南星1字,滑石1字,青黛1字,巴豆10粒(去心皮油膜),全蠍10個,辰砂1字,蟬蛻7個(炒),夜明砂半錢(炒),天漿子1錢(炒),白附子1錢,麝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嬰孩驚風身熱,手足搐搦,喉中涎鳴,心中不快,睡臥不安,面赤咳嗽,口眼斜,不省人事,或天吊角弓反張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。如不利,更加金銀薄荷湯下;痄腮或痰甚,蔥白湯下;肺壅,杏仁湯下。如不語,急與服之,風痰退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四引《傅氏活嬰方》。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: 青金丹

配方組成

蘆薈1錢,牙消1錢,青黛1錢,使君子3枚,硼砂5分,輕粉5分,蠍梢14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磨香墨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