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冠雄黃(水飛)2錢,真鬱金2錢,莊大黃2錢,巴豆霜1錢。
兒瘡入腹,腹脹,大小便不通。或喘或作搐者。
上共研勻,水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
每服1、2丸,茶清下。
《幼科發揮》卷二。
雄黃(水飛)1兩,鬱金1兩,甘草節1兩,巴豆仁35粒,綠豆粉1兩。
弄舌喉風。
上為末,醋糊為丸,如豆大。
每服7丸,茶清送下。吐出痰涎立醒;未吐再服7丸,如人假死,心尚熱者,研末灌之。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一。
雄黃2錢5分,玉金2錢5分,巴豆14粒(去油),枯凡2錢5分,皂角1錢,麝香8分。
小兒疹後服涼藥太過,脾氣不足,中氣虛衰,變成慢驚,牙關緊急,痰涎壅盛,目直上視,手足搐溺,發無休止者;及小兒急驚風,大人中風,喉風等。
共為細末,醋打飛羅麵糊為丸,芡實大,以針穿孔,如唸佛珠,陰乾。
每服1丸,以線穿好,續於箸上,令小兒仰臥,箸置於口外,將藥入於喉中,聽其自化,痰出立蘇;如化3丸,痰不出者。艾炙頰車各3炷,即以好醋調膽礬末探之。
《治疹全書》卷下。
雄黃(另研)1兩,川鬱金1兩,巴豆(去油、炒焦)8錢,乳香(另研)2錢,沒藥(另研)2錢。
瘡癰發搐。小兒胎毒所致瘡癰,腹脹便秘,膚無血色,目閉不開而發搐者。疔瘡數日,毒氣入內。
上藥各製為末,醋糊為丸,如小豆大,硃砂為衣。
每服5-7丸,隨引下。
《育嬰秘訣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