枳實(麩炒)半兩,白朮半兩,半夏(湯洗)半兩,天南星(炮)半兩,白礬(枯)半兩,苦葶藶(隔紙炒)半兩,大黃半兩,木香2錢,黑牽牛(頭末)2兩,大皂角(去皮子,酥炙)1兩,青皮(去白)半兩(或加旋復花1兩)。
中痞痰逆,噁心嘔噦,膈實,酒酲不解,宿物停積,兩脅膨悶,咽嗌不利,上氣咳嗽。黃疸。
上為末,入牽牛頭末令勻,生薑汁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孕婦忌服。
如單腹脹,上喘涎多,四肢腫滿,每服30-40丸,食後生薑湯送下,以微利為度;婦人幹血氣,膈實腫滿,或產後有傷,面目浮腫,小便不利,生薑、蔥白湯送下;酒疸病,溫酒送下。
《御藥院方》卷五。
橘皮1兩,白朮1兩,澤瀉1兩,茯苓1兩,麥櫱面1兩,炒曲1兩,幹生薑半兩,青皮半兩,枳實(麩炒)1兩半,半夏(湯洗7次)1兩。
飲食不消,心下痞悶。腿腳腫痛。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70丸,食遠溫水送下。
《醫學發明》卷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