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箔鎮心丸

《回春》卷四: 金箔鎮心丸

配方組成

硃砂5錢,琥珀5錢,天竺黃5錢,膽星1兩,牛黃2錢,雄黃2錢,珍珠2錢,麝香。

功效主治

驚悸。癲癇,怔忡及一切痰火之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皂肉子大,金箔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用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四。

《周慎齋遺書》卷十: 金箔鎮心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1錢,茯苓1錢,紫河車1錢,琥珀1錢,甘草5分,硃砂1錢,珍珠1錢。

功效主治

慢驚,驚癇。

炮製方法

煉蜜為丸,金箔為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周慎齋遺書》卷十。

《魯府禁方》卷三: 金箔鎮心丸

配方組成

硃砂1錢,馬牙消1錢,片腦1錢,麝香1錢,甘草2兩3錢3分,人參5錢5分,白茯苓6錢6分,紫蘇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痰,胸膈積熱,心神恍惚,急慢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龍眼大,金箔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薄荷湯化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魯府禁方》卷三。

《痘疹金鏡錄》卷一: 金箔鎮心丸

配方組成

雄黃5錢,硃砂3錢,天竺黃5錢,膽星1兩,茯神5錢,防風3錢,全蠍14個(去尖),殭蠶20條(炒去絲),白附3錢,牛黃1錢(另研),真麝香1錢(另研),山藥3錢,蟬蛻14個,片腦2錢,金箔50片。

功效主治

急慢驚風,慢脾胎驚,天吊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大米糊為丸,金箔為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金鏡錄》卷一。

《景嶽全書》卷六十二: 金箔鎮心丸

配方組成

金箔12貼(為衣),硃砂1兩(飛),人參半兩,白茯苓半兩,甘草半兩,山藥1兩半,牙消1錢半,麝香5分,片腦1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壅痰熱,心神不寧,驚悸煩渴,唇焦頰赤,夜臥不安,譫語狂妄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每1錢作10丸,以金箔為衣。

注意事項

孕婦忌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薄荷湯化下;或含化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景嶽全書》卷六十二。

《幼科金針》捲上: 金箔鎮心丸

配方組成

雄黃3錢5分,全蠍14枚(炙),膽星1兩,茯神5錢,麝香3分,蟬蛻14枚,天竺黃5錢,明天麻4錢,白附子(炮,去皮)3錢,牛黃3分,殭蠶11條,防風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夜啼。客忤邪觸,面青紫黑,鬱怒叫喊,若有恐懼,睡中驚惕,兩手抱母,大哭不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飯為丸,辰砂、金箔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金針》捲上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: 金箔鎮心丸

配方組成

金箔5片,人參1錢,茯神1錢,犀角1錢,西牛黃7分,天竺黃7分,青龍齒7分,龍膽草7分,生地7分,遠志7分,硃砂7分,鐵粉7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心風如狂,牙關緊急,痰涎上塞,口吐白沫,迷悶恍惚,醒則狂言多驚,喜怒不常,舌色純絳鮮澤,略有垢濁薄苔,此陰陽錯雜,虛實皆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丸,用參珀茯神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五: 金箔鎮心丸

配方組成

全蠍10個(洗,炙,去毒),天麻1錢,防風(去蘆)1錢,羌活(去蘆)1錢,牛黃1錢,赤茯苓(去皮)1錢,犀角1錢,甘草1錢,麝香1錢,辰砂1錢(水飛),金箔20片。

功效主治

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。

使用方法

薄荷、燈心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五。

《局方》卷十: 金箔鎮心丸

配方組成

紫河車(用黑豆煮軟,切作片,焙乾)25兩,山藥150兩,牙消(枯)15兩,甘草(爁)50兩,人參(去蘆)50兩,茯苓(去皮)50兩,硃砂(研,飛)100兩,龍腦(研)10兩,麝香(研)5兩,金箔1200箔(為衣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風壅痰熱,心神不寧,驚悸煩渴,唇焦頰赤,夜臥不安,譫語狂妄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1兩半作50丸,以金箔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薄荷湯化下,含化亦得,食後臨臥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十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劉氏家傳》: 金箔鎮心丸

配方組成

白附子1分,白殭蠶半兩(直者,用麩炒赤色,去麩),硃砂1錢(研),腦、麝各少許。金箔10片,銀箔10片,牛黃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一切驚氣,夜睡不穩,喉中涎聲,夢中狂叫,精神躁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面糊為丸,如小豆大,留硃砂一半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或半丸,煎薄荷湯化下,臨臥服。過100日,後4-5日間服半丸甚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劉氏家傳》。

《補要袖珍小兒》卷二: 金箔鎮心丸

配方組成

雄黃1錢,辰砂1錢,天竺黃1錢,茯苓2錢,南星(牛膽制)2錢,人參2錢,山藥1錢,牛黃5分,麝香5分,金箔5片。

功效主治

風痰壅盛,發熱,心神恍惚,急驚搐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以金箔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用鉤藤、薄荷、燈心煎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補要袖珍小兒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