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草3兩,茯苓3兩,玄參3兩,桑白皮3兩,白薇3兩,澤瀉3兩,人參2兩,郁李仁5兩,澤漆葉(切)1升。
臌脹氣急。
上切。
忌熱面、油膩、酢、粘食等。
以水1鬥,煮取3升,去滓,分4次溫服。服別相去如人行6-7裡,進1服。
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廣濟方》。
通草3兩,生蘆根(切)1升,橘皮1兩,粳米3合。
傷寒後嘔噦。胃熱嘔逆。
上切。
以水5升,煮取2升,去滓,隨意便稍飲。不愈更作,取愈止。
《外臺》卷二(註文)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通草1兩,乾薑1兩,枳實4兩(炙),人參1兩,附子1枚(炮令裂破)。
傷寒下利,脈微,足厥冷。
上切。
忌豬肉。
以水6升,煮取2升,適寒溫,每飲5合,日3次。不愈,稍加至7合。
《外臺》卷二引《範汪方》。
通草7分,瞿麥1錢,柴胡1錢,天花粉1錢,桔梗2錢,木通5分,青皮5分,香白芷5分,赤芍5分,連翹5分,甘草5分。
乳汁不通屬實證者。年少初產,乳雖脹,汁不流,有風熱。產後血氣盛實。
上銼1劑。
水煎細飲,更摩乳房。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二。
雀糞半合,車前子4兩,滑石4兩,通草2兩,芍藥2兩。
胞轉不得小便。
上切。
以水7升,煮取3升,食前每服5合,日3次。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二。
通草1兩,王不留行1兩,葵子1兩,茅根1兩,桃膠1兩,瞿麥1兩,當歸(去蘆,洗)1兩,蒲黃(炒)1兩,滑石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諸淋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姜5片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濟生》卷四。
通草2兩,甘草2兩,滑石2兩,葵子3分。
小兒小便不通。
上以水3升,煮6合,200日兒服半合,日3夜1服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引《嬰孺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