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丸子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: 赤丸子

配方組成

巴豆半兩(去皮,用冷水內浸一宿,取出,去心膜,於紙上陰乾後,溲麵作餅子,攤巴豆在內如作夾子,厚著面,勿令薄,於熱油內煮,直候黃色,濾出,去面,取巴豆於乳缽內,一向手研,以細為度),檳榔半兩,肉豆蔻(去殼)半兩,木香(細研)半兩,桂心半兩,乾薑(炮裂,銼)半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瓤,焙)半兩,硃砂半兩(細研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入巴豆,更研令勻,以醋煮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,以硃砂末內滾過,曬乾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以橘皮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: 赤丸子

配方組成

天雄1對(慢火煨,取出洗淨,切作骰子塊,薑汁制,銀銚內炒黃色),川烏頭(製法同前)3枚,附子3枚(重1兩者,依前法制度),乾薑4兩(切片,炒)。

功效主治

脾溼虛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鍾乳粉1兩,神曲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用生硃砂為衣,陰乾卻曬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