調脾湯

《玉案》卷三: 調脾湯

配方組成

白朮1錢,陳皮1錢,蒼朮1錢,木通1錢,黃芩1錢2分,砂仁1錢2分,人參1錢2分,川芎1錢2分,黃柏8分,甘草8分。

功效主治

溼傷,面黃倦甚,足痠口苦,脈散而大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三。

《辨證錄》卷六: 調脾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5錢,玄參1兩,麥冬5錢,甘菊花5錢,苡仁5錢,金釵石斛3錢,芡實1兩,山藥5錢。

功效主治

陽明之火,固結於脾而不肯解,善用肥甘之物,食後即飢,少不飲食,便覺頭紅面熱,兩足乏力,不能行走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辨證錄》卷六。

《幼科鐵鏡》: 調脾湯

配方組成

陳皮、白朮、丁香、人參、訶子、青皮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脾疳。黃瘦腹大,或吃土吃米吃茶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鐵鏡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