螽斯丸

《產乳備要》: 螽斯丸

配方組成

附子(生,去皮臍)3錢,白茯苓(去黑皮)3錢,白薇3錢,半夏(湯洗7次)3錢,杜仲(去粗皮)3錢,桂心3錢,秦艽3錢,厚朴(去粗皮)3錢,防風2錢,乾薑(生)2錢,牛膝2錢,沙參2錢,細辛(去苗)半兩,人參4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無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牛、馬肉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服50丸,空心任下。如覺無益,稍加丸數為度;如服7日後,陰陽覺有娠,3日後不可更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產乳備要》。

《廣嗣紀要》卷四: 螽斯丸

配方組成

當歸1兩,牛膝1兩,續斷1兩,巴戟1兩,蓯蓉1兩,杜仲(薑汁炒)1兩,菟絲(酒蒸)1兩,枸杞子1兩,山萸肉1兩,芡實1兩,山藥1兩,柏子仁1兩,熟地黃2兩,益智(去殼)半兩,破故紙(黑麻油炒)半兩,五味子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陰痿不起、其精易洩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各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空心、食前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廣嗣紀要》卷四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一: 螽斯丸

配方組成

生地(酒洗)4兩,熟地(酒蒸)4兩,陳皮1兩,白茯苓2兩,川芎2兩,赤芍2兩,香附1斤(童便浸,春3、夏2、秋4、冬5日),當歸(酒洗)4兩,枳殼(麩炒)2兩,黃芩(酒炒)2兩,玄胡索(酒炒)2兩,青皮2兩,蘇木1兩,紅花1兩,五靈脂1兩,乾薑(炒)5錢,粉草2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赤白帶下,經候不調,或前或後,或行時小腹作痛,腿膝麻痺,腰腹痛,子宮不能攝養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艾煎湯,入醋1盞,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-50丸,酒或白湯空心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