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椒湯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: 蜀椒湯

配方組成

蜀椒(去目並閉口者,炒出汗)1分,烏梅7枚(去核,熬)。

功效主治

霍亂轉筋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以水2盞,煎取1盞,再入蜜1匙頭,煎2沸,空腹頓服之。老人亦可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: 蜀椒湯

配方組成

蜀椒(去閉口及目,炒出汗)30粒,莽草(炙)半兩,細辛(去苗葉)半兩,菖蒲半兩,牛膝(去苗,焙)半兩,枳殼根皮(銼,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齒痛不可忍;及牙齒動搖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3盞,煎3-5沸,熱漱冷吐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: 蜀椒湯

配方組成

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,炒出汗)半兩,乾薑(炮)1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桂(去粗皮)1分,山芋3分,細辛(去苗葉)半兩,石斛(去根)1分,山茱萸半兩,杏仁50粒(去皮尖雙仁,炒,研)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鼻塞,氣息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。

《外臺》卷三十四引《經心錄》: 蜀椒湯

配方組成

蜀椒2合(汗),芍藥3兩,半夏(洗)2兩,當歸2兩,桂心2兩,人參2兩,甘草(炙)2兩,生薑汁5合,蜜1升,茯苓2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心痛屬大寒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勿食冷物。

使用方法

先以水9升煮椒令沸,下諸藥,煮取2升半,去滓;下薑汁、蜜等更煎,取3升,1服5合,漸至6合,服盡為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三十四引《經心錄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九: 蜀椒湯

配方組成

蜀椒(去目並閉口,炒出汗)1分,鹽(研)1分,土蜂房1分。

功效主治

牙齒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以水3盞,入蔥白3寸拍破,煎10餘沸,熱漱冷吐,1日3-5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九。

《醫心方》卷十引《經心方》: 蜀椒湯

配方組成

吳茱萸1升,當歸1兩,芍藥1兩,黃芩1兩,蜀椒2合。

功效主治

寒疝痛,腹脹奔胸。

使用方法

上以水8升,煮取2升半,分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心方》卷十引《經心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九: 蜀椒湯

配方組成

蜀椒2兩,莽草2兩,雀李根2兩,獨活2兩,細辛1兩,芎1兩,防風1兩。

功效主治

頭面風,口齒疼痛不可忍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酒2升半,煮3-5沸,去滓,熱含冷吐,更含之,勿咽汁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九。

《腳氣治法總要》卷下: 蜀椒湯

配方組成

蜀椒4升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腫攣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4鬥,煮取3鬥半,甕盛,下著火暖之,懸板為橋,去湯上2寸許,以腳蹋板柱腳坐,四周以棉絮密塞,勿令洩氣,若天冷即出入被,以粉摩之一食久,更入甕,下火不絕,勿使湯冷。如此訊息,不過7日,得伸展多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腳氣治法總要》卷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: 蜀椒湯

配方組成

蜀椒(去目並閉口者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白礬(燒灰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牙齒蟲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3錢匕,水1盞,煎3-5沸,去滓,熱含冷吐,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一: 蜀椒湯

配方組成

蜀椒(去目並閉口者,炒出汗)1分,芎1分,細辛(去苗葉)1分,升麻1分,莽草1分,防風(去叉)1分,黃芩(去黑心)1分。

功效主治

牙齒風齲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5錢匕,水2盞,煎3-5沸,去滓,熱漱冷吐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四: 蜀椒湯

配方組成

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漆瘡。

使用方法

上以水5升,煎至3升,去滓,熱洗患處,後嚼生糯米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二: 蜀椒湯

配方組成

蜀椒(去目並閉口,炒出汗)2兩,鹽2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凍瘡,手皺摺痛,及腳(疒豕)腫硬。

使用方法

上以清酒5升,煎至2升,數數蘸之。其藥可用5-6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四: 蜀椒湯

配方組成

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)1分,白芷1分,防風(去叉)1分,鹽1分,芎3分。

功效主治

冬月寒凍,面目手足肉裂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3升,煎至2升,去滓溫洗,冷即再暖,頻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