蕤仁1兩(湯浸,去赤皮)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,黃芩半兩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瓤)半兩,地膚子半兩。
眼大眥生赤脈,衝貫黑睛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蕤仁3分,決明子3分,黃連1兩(去須),柴胡1兩(去苗),葳蕤1兩,川大黃3分(銼碎,微炒),黃耆1兩(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眼生花翳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古文錢49文(字號分明者,先搗青鹽2兩為末,一行錢上,用一行鹽末,如此排盡錢鹽為度,安一淨磚上,以火燒令通赤,吹去灰塵),蕤仁(湯浸,去赤皮)1分,黃連(去須)1分,黃柏(銼)1分。
遠年風赤眼。
上為粗散。
取前錢鹽1處,用水2大盞,煎至1中盞,去滓,以綿濾過,不拘時候點之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一。
蕤仁1兩(湯浸,去赤皮),赤茯苓1兩半,秦艽1兩(去苗),柴胡1兩(去苗),川大黃半兩(銼研,微炒),枳殼1兩半(麩炒微黃,去瓤),車前子3分,青葙子3分,赤芍藥3分。
眼障翳,多年不退。
上為散。
忌炙煿、熱面、毒滑、魚肉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蕤仁2兩(去皮),黃芩2兩,梔子仁1兩,黃連1兩(去須),秦皮2兩(銼),犀角屑1兩,甘草半兩。
眼暴赤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半,加竹葉7片,同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。
蕤仁(去皮)1兩半,羌活(去蘆頭)1兩,天麻1兩,槐子1兩,山梔子1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黃連(去須)半兩,菊花半兩。
眼見黑花,昏暗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匕,食後溫熟水調下,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九。
蕤仁(去皮,炙)1兩,黃芩1兩,梔子仁1兩,黃連1兩,黃柏皮1兩,川升麻1兩,甘草(炙)1兩。
小兒痘瘡入眼,目生翳障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用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如翳障重者,兼服密蒙花散。
《普濟方》卷四○四。
蕤仁1兩,漏蘆1兩,黃芩1兩,犀角屑1兩,連翹1兩,川升麻1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1兩,川大黃(銼碎,微炒)1兩,梔子仁半兩,枳實半兩(麩炒微黃)。
傷寒熱毒攻眼,障翳赤腫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竹葉3-7片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