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辛半兩,恆山1兩,梔子仁半兩,松蘿半兩,犀角屑半兩,川升麻半兩,玄參半兩,甘草半兩(生,銼)。
痰實瘧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半兩,以酒1中盞,浸1宿,下酒溫過,去滓頓服。取吐,病母出為度,其痰每次如爛雞子狀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二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五。
細辛(去苗葉)半兩,附子(去皮臍,生用)半兩,芎1兩。
牙齒風齲腫痛,膿汁不止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水2盞,煎10餘沸,去滓,熱漱冷吐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一。
細辛(去苗)1兩,甘草(炙)1兩,麻黃(去節)2兩,桂枝(去粗皮)2兩,杏仁半兩(去皮尖)。
傷寒脅寒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一。
木賊(大者,去節)半兩,細辛(淨洗)半兩,草烏1分,龍膽草(去根)半兩。
眼暴赤澀腫痛。
上為散。
忌房色事。
每服3錢,水1大盞,加黑豆半合,煎一二沸,又入砂糖1塊,如彈子大,煎至8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四。
細辛1兩半,人參1兩半,茯苓1兩半,車前子1兩半,五味子1兩半,黑參1兩半,防風1兩半,地骨皮1兩半。
眼胞肉膠凝外障。脾胃積熱,腦內風衝入眼胞,瞼有肉初時小如麻米,年多漸長大如桃李之狀,摩隱瞳人為翳。
上為末。
每散1錢,以水1盞,煎至5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四。
細辛(去苗)3兩,枳實(麩炒,去,瓤)3兩,白朮(去蘆)3兩,瓜蔞3兩,乾薑(炮)3兩,桂心5兩,赤茯苓(去皮)5兩,甘草2兩(炙)。
諸痺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,溫酒調下,1日2次,不拘時候。
《永樂大典》卷一三八七七引《風科集驗方》。
細辛半兩,大皂角1挺(不蛀者),川椒半兩,露蜂房半兩,荊芥半兩,獨活半兩。
風牙齒疼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用1大撮,水1盞,煎至7分。熱含冷吐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三引《御醫撮要》。
細辛半兩,吳茱萸半兩,乾薑半兩,當歸1兩,防風1兩,芍藥2兩。
風入腹,切痛煩冤。
上為末。
每以半兩,水2升,煮1升,分3次溫服,相續進之。
《元和紀用經》。
茺蔚子、黑參、黃芩、桔梗、大黃、車前子、木通、生地黃、甘草各等分。
風邪傷肝,致眼生翳。
水煎,食後服。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細辛(去苗葉)3分,防風(去叉)3分,白茯苓(去黑皮)3分,柏子仁(研)3分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3分,山茱萸3分,甘草(炙、銼)3分,蔓荊實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木瓜(去核)1兩,萆薢1兩,五加皮1兩。
肝虛氣痺,兩脅脹滿,筋脈拘急,不得喘息,四肢少力,眼目不明。
上銼如麻豆大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大棗3枚(擘破),同煎數沸,去滓,取7分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九。
細辛(去苗葉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白朮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石膏(碎)2兩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乾)2兩,枳實(去瓤,麩炒微黃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黃耆1兩,當歸(切,焙)1兩。
肌痺。淫淫如蟲行,或腠理開疏汗出,面板肉色不澤,唇鼻黃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4錢匕,水1盞,加生薑5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九。
細辛(去苗葉)3分,防風(去叉)3分,白茯苓(去黑皮)3分,柏子仁(研)3分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3分,山茱萸3分,甘草(炙,銼)3分,蔓荊實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。
肝虛氣痺,兩脅脹滿,筋脈拘急,不得喘息,四肢少力,眼目不明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大棗3枚(擘破),同煎數沸,去滓,取7分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。
細辛(去苗葉)1兩,蕤仁1兩,戎鹽1兩,決明子2兩。
目暴腫痛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以地骨皮汁1升半,更以蜜1升半,合煎取1升半,濾去滓,洗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六。
細辛(去苗葉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,升麻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白芷(銼)1兩,白殭蠶(炒)1兩。
婦人中風,腰背反折,如角弓彎狀,筋脈急痛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5片,大棗1枚(擘),同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。
細辛(去苗葉)1兩,胡椒1分。
牙齒根挺出搖動,痛不可忍。
上為粗末。
每用3錢匕,漿水1盞,煎五七沸,去滓,熱漱冷吐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一。
細辛(去葉)4錢,半夏曲4錢,茯苓(去皮)4錢,桔梗(炒)4錢,桂枝(去皮,不見火)3錢,甘草2錢(炙)。
肺虛實不調,鼻塞多涕,咽中有涎而喘,項強筋急或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4錢,水2盞,加生薑4片,蜜半匙,煎至7分,溫服,1日3次。
《本事》卷二。
細辛(去苗葉)3分,升麻半兩,芎半兩,荊芥穗半兩,木通(銼)半兩,莽草半兩,莎草根(去毛)1兩。
風牙腫疼宣露。
上為粗末。
每用5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熱漱冷吐之,1日2-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一。
細辛、茺蔚子、玄參、黃芩、桔梗、大黃、車前子。
大患後生翳外障。初時陡然而起,腫痛發來甚重,沙澀難忍,憎寒發熱,坐臥不安,或通夜行至達旦,羞明怕日,淚出如湯,鼻涕溏流,兩眼腫起如桃,日夜呻吟,飲食無味,二七不愈,遂生白翳,如黃膿疥瘡,佔在風輪,其腦牽痛。
水煎,食後服。
《眼科全書》卷四。
細辛1兩,防風1兩,人參1兩,白茯苓1兩,車前子1兩,五味子1兩,玄參1兩,地骨皮1兩半,黃芩1兩半,澤瀉1兩半,甘草5分。
胞肉膠凝外障。胞肉積久,堅硬厚實。
水煎,食後服。
《眼科全書》卷四。
細辛1兩,白芷1分,芎1分,露蜂房1分。
齒不生,及齒風連面疼痛。
上為散。
以水1碗,煎十餘沸去滓。熱含冷吐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一。
細辛(去苗葉)、蓽茇各等分。
牙齒痛,久不愈。
上為粗末。
每用1錢匕,水1盞,煎十數沸,熱漱冷吐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九。
細辛、廣陳皮、川芎、制半夏、獨活、白茯苓、白芷、炙甘草各等分。
少陰經頭風頭痛,四肢厥,但欲寐。
上銼。
白水2鍾,加生薑3片,煎至8分,食後服。
《審視瑤函》卷三。
細辛(去苗葉)1兩,玄參1兩,五味子1兩,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車前子1兩。
眼生風粟,疼痛,時有淚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○。
細辛(去苗葉)半兩,五味子1兩,防風(去叉)1兩,桔梗(炒)1兩,茺蔚子1兩,玄參1兩。
目風眼寒,及昏腫多淚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。
細辛(去苗葉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。
牙齒脫落疼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用5錢匕,清酒1盞,煎十餘沸,去滓,熱漱冷吐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一。
升麻1兩,細辛2兩,黃連1兩,蔓荊子1兩半,牛蒡子1兩半,蓽茇1兩半,薄荷5錢,黃柏7錢,知母7錢,防己1兩。
上爿牙疼,屬足少陰腎虛熱者。
上銼。
水煎,溫服。
《古今醫鑑》卷九。
細辛(去苗葉)1兩,苦參1兩。
牙齒痛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以水1盞,煎五七沸,去滓,熱漱冷吐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