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金丸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八引莊氏方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蠍梢3-7個,犀角末1錢,銀末1錢,硃砂1錢。

功效主治

大人、小兒驚積,婦人血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大人、小兒因驚積聚,粘滑毒物在脾胃,累曾用藥取不下,變成虛中積,大人吃食吐逆,心腹脹滿,夜有虛汗,日漸瘦惡。每服7丸,用生薑、大棗湯送下;婦人血氣,每服5-7丸,米飲送下;小兒驚積,體熱困重,目不開,黃連、甘草、桃仁、薄荷湯化膩粉1字許送下,1歲上、3歲下每服2丸,小兒只可1-2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八引莊氏方。

《傳家秘寶》卷中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代赭石末1分,木香末(炒)2分,膩粉(炒)3錢,礞石末(炒)3錢,硇砂1分,硃砂(炒)2錢,巴豆1分(為霜)。

功效主治

酒食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燒飯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丸,冷橘皮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傳家秘寶》卷中。

《博濟》卷三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龍腦1錢,麝香1錢,滴乳香1錢,雄黃1錢,密陀僧1錢,砒霜半分,硃砂、阿魏1分,安息香1分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瀉血,痔漏。

炮製方法

上乳香、安息、阿魏以熱水浸之通軟,於大碗中,以乳石研令細,其有龍腦、麝香、硃砂、密陀僧、雄黃都研為末,其砒霜入綠豆粉2兩同研令細,更用巴豆3粒,去皮心膜,以水1大碗浸之,一日六度換水,取出後用十重紙出油,亦研細,與藥都一處,研勻,方入溼藥中,全和,攤在碗中,俟通手,便丸之如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空心好溫茶送下。心痛、水瀉,生薑湯送下;食癥,麵湯送下;氣痛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三。

《壽世保元》卷三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血竭2兩,沉香1兩,青皮2兩,陳皮2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2兩5錢,厚朴(姜炒)2兩,百草霜1兩,皂礬4兩(用醋煮過),蓬術(醋炒)3兩,香附(去毛)1兩,針砂(醋炒)1兩,乾漆(炒過性)2兩,檳榔2兩,黃石榴礬2兩(即金絲礬),秦艽1兩,三稜(醋炒)3兩,甘草5錢(一方加蒼朮1兩,白朮1兩)。

功效主治

酒疸、食疸,五積六聚,七癥八瘕,心腹疼痛,潮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大棗煮爛,去皮核,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60丸,溫酒送下;米飲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壽世保元》卷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烏頭(生,去皮尖)4兩,地龍(去土,炒)2兩,木鱉子(去殼)2兩,白膠香(研)1兩,乳香(研)半兩,沒藥(研)半兩,丹砂(研)半兩,五靈脂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白花蛇(酒浸,去皮骨,炙)1兩,天麻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龍腦1錢,麝香(研)1錢。

功效主治

急風,筋脈緊急,身背強直,面黑鼻幹,口噤不語,甚者壯熱汗出,直視唇青,涎盛咽塞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取東流水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丸,生薑自然汁和酒磨下。一切風證,或乳香、龍腦、麝香、薄荷、茶、酒臨時作湯使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
《葉氏女科》卷一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青皮5錢,陳皮5錢,蒼朮6錢,檳榔6錢,砂仁6錢,紅豆6錢,良姜8錢,烏藥8錢,香附8錢,三稜1兩,蓬術2兩,枳殼8錢(一方無蒼朮、蓬術、香附)。

功效主治

脾土不勝,月經或前或後,不思飲食;或過食生冷,經閉不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粳米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0丸,食後米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葉氏女科》卷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硇砂(別研)1兩,乾漆(炒煙出)1兩,烏頭(生,去皮臍)1兩,乾薑(生用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老幼久積冷毒,嘔吐酸水,心腹膨脹(疒丂)痛,不美飲食;兼治小腸疝氣,大便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硇砂外為細末,入硇砂研勻,別以巴豆去皮心膜稱3分,細研,厚紙壓出油,與前藥同研勻,以水煮棗肉和搗令得所,作一團,用好溼紙裹三五重,別取好淨泥,去砂石,多入紙筋,鹽水拌和如膠,將前藥一團固濟,可厚一豆許,曬令泥幹,或於文武火灰中煨乾亦得,次燒熟炭火10斤,煅令通赤,取出候冷,打去泥,刮取裹面藥,再搗,更入少棗肉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、5丸,元氣及諸般冷氣、撮氣及洩瀉,濃煎艾湯送下,癖積、脅下刺痛、妨悶、酒食過度、膨脹,木瓜湯送下,婦人血刺,醋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沉香(銼)1兩,木香1兩,肉豆蔻仁1兩,芎1兩,沒藥(研)1兩,烏藥1兩,畢澄茄1兩,檀香(銼)1兩,檳榔(銼)2兩,茴香子(炒)2兩,膃肭臍(酒浸,炙,銼)半兩,麝香(研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丹砂(研)2兩半,蘇合香3分(酒研)。

功效主治

元氣虛冷,小便頻滑,腰脊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蘇合香外,搗研為末,合和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食前溫酒送下;米飲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六。

《急救仙方》卷三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川芍1兩半,當歸1兩半,楮實半兩,薄荷半兩,栝樓根6錢,蔓荊子2兩(炒),川椒1兩半(焙,去目),甘菊花3錢(浸),蜜蒙花3錢,蛇皮3錢(浸),荊芥穗3錢,地骨皮1兩(以上4味用甘草汁浸過,焙乾),白蒺藜1兩(去實,炮)。

功效主治

目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丸1錢重。

使用方法

隨引子下,睛暗青盲者,當歸酒送下;氣障者,木香湯送下;婦人血暈,當歸、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急救仙方》卷三。

《雞峰》卷十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紫金粉7分(露蜂窠,頂上實者),貝母4分,蘆薈2分。

功效主治

嗽血,衄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指頭大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7分,煎至5分,溫服;衄血,以酒半盞化1丸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四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葉子雌黃不拘多少。

功效主治

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鍋內微火燒成汁,候冷取出,再研細軟。飲為丸,如蘿蔔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臨睡熟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四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八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新綿灰(炒)1錢,漢防己1兩,甘草(炙)半兩,阿膠半兩(蛤粉炒),麝香半錢(別研),乳香半錢(別研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咳嗽咯血,痰涎壅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食後或臨臥臘茶清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八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一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天雄1對,附子1對,大川芎1對,淮烏4兩,人參半兩,白附子半兩,乳香半兩,沒藥半兩,當歸1兩,山梔子12兩(研5兩,餘煮用),防風、降真乳半兩(血竭尤佳),辰砂4錢,全蠍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癱瘓,手足不隨;腳氣、頭風及婦人冷心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生用,焙乾,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腳氣,木瓜酒送下;頭風,生蔥茶送下;婦人冷心痛,艾醋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一。

《得效》卷九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白姜、香附子(炒去毛)、紫金皮、石菖蒲、青木香、針砂(煅紅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腫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米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第一茶清送下,第二商陸根湯送下,第三赤小豆湯送下,常吃用好酒吞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九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一一引《修月魯般經後錄》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荊三稜3兩(煨),蓬術1兩半(炮),枳殼1兩半(麩炒),乾漆1兩半(醋炒煙盡),蒼朮1兩半(米泔浸),砂仁1兩半(細),黑牽(頭末)1兩,青皮2兩半,針砂3兩(酒浸),白礬5錢(飛),陳皮2兩半,皂礬5錢(炒白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60丸,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一一引《修月魯般經後錄》。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一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禹餘糧2兩(煅,醋淬,研),白芍1兩,當歸1兩,熟地1兩,川芎1兩,龍骨(煅)1兩,四制香附1兩,白芷1兩,肉桂(或用官桂)5分,乾薑(煨)5分(一方加赤石脂,煨,另研細)。

功效主治

婦女勞傷氣血,衝任虛損,經水淋漓不止,腰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醋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六: 紫金丸

配方組成

羊脊骨(全)1條(以硇砂1分,酒2盞化開,浸骨一復時,取出,炙令焦黃,別為末),生地黃10斤(研絞取汁),杏仁5升(去皮尖雙仁,炒),蜀椒(去目併合口者)半斤(炒出汗)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肺勞。胸滿、氣急、喘嗽,氣不升降,飲食減少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地黃汁、脊骨末外,併為末,取地黃汁於銀鍋中用炭火以灰罨四面煎之,勿令火急,便入諸藥末,以柳木篦攪三百下後方入脊骨末,又攪勿住手,但看稀稠,可丸即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空心溫酒送下,服後良久,以飯壓之,女子服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六。

推薦方劑